“晒”出来的年味——沔阳三腊

进入腊月,仙桃的街头巷尾又有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家家户户门前窗外晾晒着精心腌制的肉、鱼、鸡。连日的晴朗天气,让市民们乐得合不拢嘴:“就需要这样连续的晴天,太阳越大,我们的腊肉、腊鱼、腊鸡就晒得越好!” 

腊肉、腊鱼、腊鸡,俗称“沔阳三腊”,是沔阳的一大风味,与“沔阳三蒸”齐名,享誉荆楚,驰名九州,独具特色,堪称沔阳饮食文化中的杰作。由于肉、鱼、鸡都是在腊月腌制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令性,因此被冠以“腊”字。 

每每有外地的客人途经这道亮丽的风景,脚步再匆忙,也会忍不住驻足。用手摸,鼻子闻,来回打量,手机拍照,最后进屋祈求制作沔阳三腊的主人卖他一些。无奈老百姓制作的沔阳三腊,每年都是备好了份量,没有多余的出售。遭到拒绝后,外地的客人们黯然神伤,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离去。 

“腊鱼腊肉是过年时家里招待客人用的。以前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起肉,就在过年时买点鱼肉,将其腌制,放的时间久点,这样家里来了客人就有招待。”郭河镇村民王艳艳说,如今,日子虽越来越好了,但旧时的习俗、儿时的味道依旧忘不了。 

沔阳人制作“三腊”的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相沿成俗。据民间传言,诸葛孔明在沔阳居住时,就十分喜欢吃他岳父黄老先生家的“三腊”。刘备吃了赞其为“荆楚绝技”;关羽吃了说“色香味俱佳”;张飞吃了连说“好吃,好吃,真好吃!” 

相传陈友谅在采石矶做了皇帝,一次大宴群臣,桌上既有“三蒸”,又有“三腊”,清一色的沔阳风味,均是罗娘娘在御膳坊督办的,让文武百官大饱口福。1932年,贺龙军长率红三军进驻沔阳,那年春节,老百姓纷纷用沔阳三腊慰劳红军官兵。贺龙吃了沔阳的腊肉、腊鱼、腊鸡,连连赞扬道:“沔阳人民手艺巧,肉鱼鸡鸭腊得好!”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使得沔阳三腊在制作上有着许多考究。首先,在选料上,肉以猪、牛、羊为主要原料。鱼以鲭、鲩、鲤为主要原料,尤以鲤鱼为最佳,鲩鱼次之,鲭鱼再次之。这三种鱼个头大,肉厚实,水份少,味道好,最适宜腊制。鸡,泛指鸡、鸭、鹅,尤以家鸡和野鸭为主要原料。 

“猪肉不可太肥或太瘦,牛肉不可带筋,羊肉不可带油,对于仙桃人来说,腌制猪肉最为普遍。家鸡多选用公鸡,公鸡个大体重,肉多油少,腊制更为划算。”从事餐饮业20余年的厨师张四尧向记者介绍沔阳三腊的制作技巧。 

在腊制的方法上,鱼剖背不剖肚,忌用水洗,用湿布将鱼的里外擦净即可;鸡开膛后同肉一样,都不要用水洗,如有脏物,湿布擦净即可。在配料方面,应遵循“略偏咸,切忌淡”的原则,再辅之以胡辣、花辣、五香、白酒等佐料。腌好后的“三腊”,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闻之香气扑鼻,嚼之滋味浓郁,别有一番风味。 

“腊肉、腊鱼、腊鸡,须是冬至以后立春之前制作。其它时间段制作,味道就会逊色得多。”张四尧说。 

不仅在“三腊”的制作上有独到之处,沔阳人在吃“三腊”时也有许多讲究。老一辈沔阳人透露,这三种食品通过甑蒸熟,是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远比在锅里炕熟或者煮熟的味道要好;腊鱼在烹凋时用手撕成小块比用刀剁成块的味道好;腊肉炒藜蒿、炒蒜苗,香上加香;腊肉包团子,其味别具一格;腊鸡火锅,比重庆火锅更上一层楼,其汤特鲜,饮之,使人荡气回肠。 

“三腊”不仅是宴中佳肴,而且还是一剂良方。腊肉百合糯米粥,可止痢;生疱长结,只要切上一片肥腊肉敷在患处,便可以淤提脓,消炎解毒,消肿祛痛;腊肉汤有清热退火之功效。不仅如此,“三腊”还具有“拒腐蚀”的特质。只要把它挂在通风透光的地方,不使其受潮沾水,放一、两年也不会变质或腐烂。如果密封在坛子里,存放的时间就更长。 

如今,沔阳三腊这道传统的老风味,已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门传统制作技艺,也因老百姓的喜爱,在新时代愈发焕发生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