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鞋袜、饰品、网红玩具、日用百货等小商品琳琅满目,吸引逛街市民一步三回头……仿佛一夜之间,地摊火了。放眼仙桃城区,从武商广场,到襄河堤岸、沔阳公园,以及一些小区门口,都有了浓浓烟火气。摆摊,到底赚不赚?出摊的都是哪些人?从6月6日开始,记者走访城区摊主,倾听他们的苦与乐。
实体店主:转战室外填补亏损
“来来来,大家都来看一下,今天现卤的甲鱼、鲫鱼,还有螺蛳。”人群中,马丽诗的“吆喝声”格外引人注意,她一边拿着手机直播,一边扯着嗓子向粉丝介绍摊位上的卤菜。
马丽诗家开餐饮店,两个月前她就在抖音平台上直播卖卤菜,吸引了2万多粉丝关注。
看到朋友圈被武商摆摊刷屏,6月6日傍晚,马丽诗带着大包小包的卤菜赶来。
货架上,每一个菜品都用真空包装密封。“开张3个多小时,挣了100多,很不错了。”对于今天的收获,马丽诗感到很满意。
让她更感到意外的是,正在直播时,一对母女闻声寻来,一眼认出马丽诗。“哎呀,我看过你的抖音,本人长得真好看。”顾客的表扬让马丽诗干得更有劲儿了。
五彩缤纷的满天星配上造型文艺的花篮,花店老板杜梅的摊位吸引不少小女生驻足欣赏。
“第一天出来摆摊,没想到生意这么好!”守到晚上11点多,杜梅满心欢喜地清点账目,准备收摊。
杜梅在步行街开了一家花店,今年受疫情影响,街上人流量减少,对她的花店冲击不小。
“有时候守一天,也不见人买一束花。”鲜花有一定的保鲜期,光顾的人少,形势不好,她不敢多进。一天到晚守着店铺,也卖不出多少花束,让她隐约感到不安。
“水电、房租都需要花钱,每天开店就是在亏。”听说武商广场摆摊很火热,她和妹妹收拾了一部分干花尝试摆摊。
令杜梅没想到的是,带过来的花束没多久就销售了一大半。“平均15元一束,3个多小时卖了30多把,净赚200多元。”杜梅打算接下来充实花束品类,带一些玫瑰、向日葵等鲜花,配上干花摆地摊,赚钱填补店内亏损。
毕业大学生:借摆摊练练手
6月6日晚上18时,在武商广场摆摊的胡颖和熊亚,介绍起自己的网红小玩具来,略显羞涩。
两人今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疫情导致就业受到影响,一拍即合来摆地摊。前一天摆摊,让二人尝到了“甜头”,当天下午5点不到就赶过来抢位置。
好一阵子宅在家里,能够出来透气放风,让两人感觉很是新鲜有趣。“我们以后想进学校教书,摆摊能够和家长接触,提前适应社会,这也是一种锻炼。”胡颖说。
与胡颖、熊亚不同,30岁的吴女士为了生活不得不摆起地摊。
“现在放开摆地摊真是太好了。”吴女士一边招呼生意,忍不住吐起了苦水,受疫情影响,商场娱乐场所停业,本在电玩城工作的她一直待业至今,“老本都快啃完了,心里着急得很。”
“昨天开始摆地摊,守到夜里11点,挣了200多元,够一家吃喝。”尝到甜头的吴女士,当天下午3点钟就带着妈妈和女儿一起来抢位置,“太火爆了,有的来晚了要我分一点摊位给她,没办法,大家都要生活。”
上班族:希望提高收入
“小朋友,买个气球吧!”6月6日晚上6时,金慧琴准时出现在襄河大堤上,大方地向路人介绍自己的小商品。
今年27岁的她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供职,由于疫情滞留家中。白天网上办公,晚上就出来兜售网上批发来的网红发光气球和猫耳朵发箍。
“在家里办公,业绩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金慧琴说,每天对着电脑工作,眼睛和身体都有些吃不消,听说大家在外面摆摊,她一方面出来走走,放松心情;一方面兜售小商品,贴补下工资的亏损。
下午6时,陈腾飞从江汉平原农贸大市场下班后,急忙驾车赶到沿河大道“抢”摊位。车座上、后备箱内被女士饰品、网红泡泡机,货架塞得满满当当。摆摊定价2元至20元不等,两个星期赚了200多元钱。
“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下班来凑热闹,不指望能赚钱。”陈腾飞说。为了练摊,他花费100元专门购买了一个简易货架。女士饰品从本地商家进货,卖不完可以退。泡泡机从网上批量购买,自负盈亏。
看见情侣和儿童经过,陈腾飞立马吆喝起来:“快来看,网红泡泡机,最后几个啦!低价卖”。泡泡机呈相机样式,外壳为粉红色小猪,很是可爱,“现在大家都在卖这款,不赚钱了,竞争太激烈了。”
21岁的郑岸文主营美容,同时是一名美食达人,学过烘焙,喜欢制作小零食。与大多数地摊新手不同,她将美食摊设在人流平缓的沔阳公园,“武商周边人太多了,不习惯。”
郑岸文主营冰粉、龟苓膏,配上芋圆、山楂、葡萄干进行售卖,每份定价4元。每天下午2时许开始手工制作,产品放在300多元购买来的食品盒内,6时出摊、9时收摊。当晚是她摆摊第三天,赚了60多元钱。
“很好吃,很不错!”顾客刘雅亭接过一碗冰粉,直夸口感好。“练摊就是图个乐呵!大家觉得我做的好吃,心里比赚钱还高兴。”郑岸文说。(记者 张钰 刘贤双 谢伯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