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牵着民生,创城的每项标准都对应着民生的方方面面。
今年,我市文明创建暨城市治理项目共3大类81项,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路不平、水不畅、设施不齐”入手,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
创城,正改变着每个仙桃人的生活。
打通“城市动脉”
主次干道强筋健骨
5月13日,建材街人行道综合改造现场。
施工方负责人李德华带着工人挑沙,拉线,铺装透水砖。
建材街紧挨商业中心,周边分布商户住宅区,原有人行道路面破损,影响市民出行。
借创城契机,我市对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统一进行升级改造,以建材街为代表的老街巷迎来了新蜕变。
“工人们白加黑连续施工,高峰期时人数达40人。”李德华介绍。
与建材街相邻的艺波路改造现场,工人分散开来埋管、卸砖、和水泥,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叠起,合奏成一首激昂奋进的工地“交响曲”。
在复州大道(丝宝路—西桥)提升改造现场,记者看到,随着工程进入尾声,道路路面和两侧人行道修整一新,目之所及能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喜人变化。
“由于该路段建成多年,人行道坑坑洼洼,加上行车道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损严重,亟需维修改造。”市住建局重大项目办主任胡刚介绍,改造段面全长1334米,包括新建大理石路牙,修复破损路面,铺设通信管道等工程,已完成总进度94%。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筋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质量安全一样不能落下。
市住建系统成立11个包保工作专班,下沉一线督促工程进度,把关安全质量,并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专班人员指导下,施工单位人员、设备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每日项目施工总人数保持在700人以上,机械设备投入154台(套),夜间施工形成常态。
目前,城区桃源大道、学府路、昌升路、青年路等14条15000平方米的人行道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全力建设中。我市还分批次启动了前通路、高轻路、钱沟路、汪洲河路等18条主次干道刷黑升级工程。
疏通“毛细血管”
背街小巷焕发新颜
集贸市场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与之相邻的市井街巷同样代表城市形象。在开展创城过程中,我市注重全面发力,统筹推进集贸市场周边巷道整治工程。
昌盛集贸市场彭场电力巷改造现场,只见路面已开挖,两名工人站在齐膝深的泥水中砌筑管道连接井。
电力巷是集贸市场综合整治配套工程。由于地下管网老化,下雨容易堵塞,给周边住户带来不少困扰。
“现在加班加点施工,昨天忙到了转钟2点。”工人杨在明麻利地码起一摞砖,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与杨在明一样,施工现场,数十名工人们分工合作,铆足了劲赶工期。
“项目完工后,将有效改善脏乱堵的现象,对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也有一个促进作用。”市政工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立介绍。
道路两侧整洁通畅、临街店铺规范经营、街面立景清爽自然。走进种子巷,能明显感受到专项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种子巷紧邻健康路集贸市场。由于路面年久失修,加上流动商贩占道摆摊,临街店铺出店经营,这条小巷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附近居民出行很是不便,一直是大家急盼解决的问题。
“地面大窟小洞走路都硌脚,连个路灯也没有,晚上走路只能借外面大道上的余光。”在种子巷生活了30多年的老居民舒振武,说起以前的场景直摆手。
创城带来了转机。去年,龙华山街道争取到市住建局支持,将种子巷地下管网改造纳入城市改造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同年7月,市政工程管理局入场,对种子巷地下管网改造升级,重新铺设雨污分流管道,进行道路刷黑,并安装了路灯。
看到巷子变得干净清爽,肉店老板金新成主动将伸出去的摊位撤到了店内。他说:“路修好了,我的生意也好多了。”
眼下,一批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城市“毛细血管”逐步畅通,老街巷除了烟火气外,更添了清新气息。
强化日常维护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蜿蜒绵长的城市水系,是仙桃人居的自然禀赋,孕育着城市文明,涵养着城市生态。
去年以来,市住建局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重点,对城区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为配合黑臭水体治理,还加大了城区内流河的清淤力度,对城区15条主次干道地下管网进行常态化清淤养护。
创城冲刺的号角吹响后,清淤师傅罗中保显得比平常更忙了。
轻轻挪开雨水筛,手持铁锹一点点铲除下水道堵塞的淤泥,在仙源大道(何李桥—流潭闸)段面,罗中保带着工友们对沿线下水管道进行清淤作业。
由于下水管道内部逼仄,疏通时要特别细致。清淤队平均半个小时才能疏通一个下水管道,抓斗车一天要清运12立方米淤泥。
“疏通干净了下雨就不会堵,我们再累也值得。”忙完手中活计,罗中保和工友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个清淤点。
与治水一样,修补破损路面同样纳入到了市政基础设施日常管理范围。
每天,市政工程管理局巡查专班按路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破损路面,报送维修科进行维修。
西桥附近一处破损路面,8名工人正在清理路障,停在一旁的沥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车轰隆作响,经启动加热后,即可快速修补坑洼路面。
“我们将路面养护常态化,目前已修补城区破损路面1000多平方米。”现场施工负责人汪义介绍。
随着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日益完善,一帧帧由“不可能”到“可能”的变化,擦亮了市民幸福底色,展示着文明带给这座城市的温暖。(记者 张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