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场镇五号村:今春草莓分外红

“自去年12月草莓上市以来,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就这还请了附近的村民过来帮忙。”3月16日,胡场镇五号村的种植户黄爱红一边将新摘的草莓过秤,一边满心欢喜地说。

今年48岁的黄爱红,干过农技员,做过教师、开过婚介所。不过,在她从事的行业中农业技术员这份工作,让她的人生最为受益。

“现在国家正在推进乡村振兴,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努力助力家乡发展。”黄爱红告诉记者,2011年,她同丈夫回到胡场镇,以65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起了生态果园种植基地。

100亩果园怎么规划效益最大?思前想后,黄爱红心里还是没底。

“种4亩草莓、40亩桃树,40亩梨树,余下的种血橙和桑葚。”朋友告诉她,“牛奶草莓”、“仙桃一号”等水果品种,在家乡很受欢迎,每逢周末,各大果园停车场经常“一位难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黄爱红也觉得“靠谱”。同年,她拿出自己40万元的存款,借款60万元,投资100万元在318国道旁建起了生态果园基地,开始买钢架、购薄膜、打沟、育苗、栽培……

辛苦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同等的回报。第一年,她的草莓因开支过大,基本上没挣到钱;第二年,又因苗子采购的质量问题,亏损了6万元。创业的十字路口,究竟该何去何从?黄爱红再次陷入沉思。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幸福人生。”去年,她调整思路后,将生态果园种植基地的发力点聚焦在草莓种植上,并借着各项政策的扶持,终于在去年打了一个翻身仗,草莓的毛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头脑灵活,再加上懂得营销,黄爱红的草莓供不应求。没过多久,她就还清了大部分贷款。

黄爱红告诉记者,现在,她家草莓采摘的价格是30元/斤,一天最多能卖出200斤,单日最高的销售额可达6000元。与此同时,她还不断收到北京、天门等老乡的订单,草莓的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

“还准备去南下打工吗?”“不去了,我正琢磨草莓酒和草莓酱的加工。”黄爱红说,致富不能忘乡邻,果园基地要优先吸纳附近的村民务工,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让草莓成为村民的“致富莓”。(记者 蔡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