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胡场砂场码头集散中心临时码头上,机器轰鸣,火光四射,作业繁忙。
“昨天抓阄确定了堆场位置,今天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大概4天后码头正式营运。”57岁的唐正平,一边监工一边和记者交谈。
与他毗邻的另一个临时码头,从砂石料起货、过滤传输到装车、转运,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进行。
唐正平是干河办事处观音垱村人。上世纪90年代起,在汉江堤边办起了“军垦码头”,专门替人装卸货物,从中赚取利润。
从人力、半机械到如今的全机械化,军垦码头依靠汉江航运,逐步发展壮大,拥有1万多平方米堆场,年吞吐量近40万吨砂石料。
军垦码头紧挨着全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老唐说,因位置特殊,这几年,码头停停改改,日子过得也不安生。
2015年,老唐斥重资对趸船吊机、皮带机、料斗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打算大干一场,他为此还背负100多万元债务。不曾想,汉江综合整治行动让他一夜梦醒。
今年5月,汉江综合整治指挥部对汉江仙桃段所有码头实行“三断”:断电、断航、断路,同时要求业主迅速完成砂石、设备转运以及土地平整任务。
老唐告诉记者,码头上的资产都是他呕心沥血建造、安装起来的,对设备很有感情,而且证照齐全,“现在说拆就拆,谁心里都不痛快。”
“实行长江大保护是中央政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余地。”老唐说,指挥部专班、办事处干部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既讲政策,又协商出路问题,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6月,我市在距离城区10公里的胡场蔡滩建设砂石集散中心,做好有证经营业主接纳工作,既为长江大保护让路,又为码头业主发展找出路。
老唐考虑了很久:以后长江大保护只会越来越严,与其天天担惊受怕,和执法人员躲猫猫,不如果断搬迁,从此合法规范经营,过安稳日子。
市港航局党总支委员杨世刚告诉记者,老唐是主动清拆最快的码头业主之一。12名和老唐有类似心路历程的码头老板,如今都自愿拆除厂房和设备,签约进入集散中心。(记者 邓一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