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深度聚焦重头报道
【核心内容】
今年以来,我市将新型农业经营培育和发展作为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培育农业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来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11月底,全市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00多家,在引领农民闯市场、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件回放】
今年年初,我市推出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123计划”,拟在全年打造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300家家庭农场。
在随后出台的市委“一号文件”、市政府“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招培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项目,确保每个产业至少有一个龙头作支撑;对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流转合同5年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一次性奖励100元;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出的用地指标,以及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搭乘这股政策东风,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驶入发展快车道,呈现出发展步伐快、专业特色明显、发展形式多样、服务水平高、增收亮点多等特点,培育出全国最大黄鳝养殖家庭农场--科旺,全国最大中华鳖繁育企业--宏旺,全国最大水产专业合作社--强农,华中最先进双孢菇生产加工基地--菇珍园。
全市注册登记各类农民合作社1610家、家庭农场1020家、种养大户6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50家,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至11月底,全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00多家。
10月12日,《农民日报》以《鱼米之乡的秋之绽放》为题,用5000多字的篇幅报道了仙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
【推荐理由】
乡村振兴,产业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涌现、茁壮成长,让沉寂的村庄重获生机活力,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回流,让乡村磁场越来越强。他们是全面小康路上的先行者、带动者,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记者邓一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