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探寻仙桃这座城市变迁的密码?
何处留住游客远眺仙桃历史的脚步?
或许,在一城、一街、一村中,就能找到答案。
沔城:守一方古韵
5月15日夜8点,就着明亮的门头灯,沔城红花堤村村民郑罗成忙着给新做的木游船上桐油。
“沔城历史悠久,我就不信旅游火不起来。”他告诉记者,他家紧傍莲花池,承包了近200亩田,“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不搞旅游可惜了。”
听说市里大力气发展旅游业,他喜滋滋地操持起“农家乐”,“申请已递上去了,只等批。游客来了,划船玩,吃土菜,住民宿,我这儿都是‘提锅上灶’!”
当日,武汉企业家李毅到沔城访友。在街上走走,看看,李毅感到惬意。
“沔城到处都在搞建设,全镇都变成了沸腾的工地。变化大的是东沼莲花池,四周新修了水泥路,拆除了棚屋,让人觉得豁然开朗。夜晚在池畔散步,竟有几分武汉东湖的味道。”李毅说。
“沔城是仙桃的‘母亲城’,美丽自然的生态文化形态,构成沔城别具特色的风情长卷。”谈及旅游,沔城回族镇党委书记张致学如数家珍——
这里走出了“金箭女神”杨刚、“新闻巨子”羊枣和法学博士王利民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这里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寺庙”之称,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沔阳八景”等,留下了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
这里有佛教的普佛寺、道教的玄妙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儒教的文圣庙等宗教文化场所,一年一度的文化庙会、龙舟赛会、清真开斋节等民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这里有千亩东沼红莲池,碧波荡漾,荷花飘香;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沔城藕,“生吃如秋梨般香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扑”,沔城牛肉系列风味美食更是有口皆碑……
“发展旅游业力求唯一、不可复制,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贪大求洋。”张致学说,“沔城要凸显‘古、灵’特质,做到古香古韵与灵动灵秀融合。”
今年以来,沔城舍得“真金白银”,打牢基础设施“底子”,提升招引客商在沔城投资旅游业的“底气”。
沔阳广场征地顺利完成,并正进行广场树木绿化移栽;莲花池城墙段岸线整治、麻思垸综合整治、七红村美丽乡村建设按计划推进;小莲花池道路维修、护城河西段疏挖开工建设;仙监公路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完成,银杏大道建设初具形象……
听马达轰鸣,看绿色延伸,记者感受到一股嬗变的激情在古城流淌。
沔街:秀一城繁华
乌漆大门、铜制门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徽派建筑……系列仿古元素,仿佛搭起“时光隧道”,带人穿越明清。
依南,一溜全是古香古色的楼廊,吴刚酒楼、沔阳会馆、楚苑楼、沔阳名人馆、工艺美术楼、孝雅书院等,一线相连;傍北,整排都是超市小店、宾馆、美容健身房等,挨挨挤挤;中间,一条干净整洁柏油马路,车来人往。
这就是沔街,一条融合了古风古韵与时尚元素的长街。
沔街是仙桃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杰作。
200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南城新区建设。
2010年,沙嘴办事处抢抓城中村改造机遇,提出了“改造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富裕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从此,在喧嚣的建筑声浪中,一个个破烂不堪的村落,摇身变成美丽俊秀的城市地标。
沔街全长3000米,是以美食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被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称号;2014年,在首届“荆楚最美乡村”评选中获评“最佳传承奖”。
5月16日,沔街工艺美术楼。
“这里集中展出了贝雕、麦杆画、剪纸、陶艺品等,看的人都啧啧称赞。”工作人员赵倩说,“如果仙桃旅游火起来,这里的生意就会更好!”
剪纸室里,67岁的马又甫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剪纸。这位年少时便痴爱剪纸艺术的老人,讲述了他与工美楼的机缘。
2015年,工美楼负责人——女企业家李翠红将老人接到工美楼,辟出专门办公室,让他“专心传承沔阳传统文化”。
从此,马又甫每天骑电动车,从9公里外的长埫口镇何坝村家里出发,赶来工美楼“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
“你看我这《秀美仙桃》小册子,把仙桃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精髓都表现出来了。这《十二生肖》《花卉》系列,也都受到游客的称赞!”马又甫说,“沔街繁华漂亮,人流量大,能为游客展现老沔阳文化艺术,我感到光荣与自豪。”
每天,酒楼觥筹交错的声浪与文化场馆灵魂皈依的静谧,相互交织,构成沔街动与静的主调。
渔泛峰:存一脉光影
渔泛峰,位于郑场镇西北角,北倚汉水,头枕汉江大堤,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当地村民介绍,早在江汉平原还是一片沼泽时,这里就是湖中的一块高地。人们把这块地方叫峰。打鱼旺季,人们习惯称为渔泛,十里八乡人们就会到这里来打鱼,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渔泛峰(今渔泛村)。
据市档案局保存的1985年版《郑场区志》记载,最繁盛时期,在渔泛峰陶童古河两岸,均砌石袒,数十处有石阶,每处阶次数十。沿河桅樯林立,日则车马喧嚣,夜则灯火辉煌。京广杂货、典当、银楼、花线行、粮行、布庄……比比皆是,生意兴隆。四境农户生产的粮食、棉花、棉纱、土布均在此散集。川、黔、陕、豫客商咸影从云集,粮、布等远销至朝鲜、日本。
“青石老街、板壁铺子、木楼宅院,拥满野秀色,枕一河清流。这就是渔泛峰,一片泛陈着斑驳旧韵、晃荡着明清气色的镇子。”如今,文人笔下的渔泛峰,除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外,更多的是对现实落寞的无奈叹息。
5月18日,渔泛峰。
80岁老人魏天仲,点燃一支烟,聊起记忆中的渔泛峰。
他祖上有钱。小时候的魏天仲,是这街上有名的“少爷”,“日子过得很阔”。
那时,绸缎庄、油盐铺、酒饭馆、榨油厂、银号、当铺等,挤满一条街,热闹非凡。“好多庄铺通宵营业,睡梦里都是嗡嗡的声响。”光早点铺,街上就有十几家,想吃啥都有。
老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卖萝卜、鲜鱼的。“天门的、潜江的,甚至几十上百里外的,都走水路将货拉到这街上来卖。半条街的萝卜,天不亮就能卖完。鱼也是,一米多长的大青鱼,被摆在街石上,边剁边卖。”
然而,历史风雨后的渔泛峰,渐渐褪去光华,落魄成常住人口不到60人的小村。
“你看这街上,除了猫和狗,只剩这些老人了。”一支烟燃尽,魏天仲一声叹息。
指着进村路上的牌坊、银杏大道,老人眼里闪烁光芒:“都是这两年修起来的。街四周的护城河,也正在清挖重修……”
不过,老人急盼旅游开发的脚步能再快点,“最近十几年,这些老屋越来越破了。好多人在外赚了钱,回来后将老屋呼啦啦一拆,盖成了气派小洋楼。新旧夹杂,怎么看都别扭。希望这儿能整旧如旧,成为绝好的旅游景点。”
倾听渔泛峰柔弱的心跳,不看水流舟,不任其消亡,守住甚至修复老街留存的美好记忆。这,或许是仙桃旅游不可随意翻过的一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