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任性人情风说“不”

近日,一位名叫孙雅彪的村民来信,再次刺痛笔者的神经。信中称,“除常规红白喜事外,满月、周岁、五岁、十岁、参军、升学、乔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等等,名目繁多的请客送礼,使得不少农民举债赴宴”,“去年夏天我村涝灾深重,部分农户本就捉襟见肘,赶上腊月、正月2个月的人情高峰期,不得不借债随礼,苦不堪言”,“就今年春节前后,我们村粗略估算平均每户赶情约7000元。农民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年的收入,就在这短短2个月里付之东流”…… 

    几年前,笔者也曾痛感“人情猛于虎”。那时,赶不完的人情,吃不完的饭局。喜帖成了“红色罚单”,“情钱”水涨船高、咄咄逼人。人情风裹挟着芸芸众生随波逐流,谁也回避不了,谁也逃脱不掉。倘若想“洁身自好”图清净,既不“做好事”收受礼金,又不掏腰包赴人家的喜宴,那是行不通的。因为,你不“做好事”是你的事,可人家盛情相邀而不赴约,那就会得罪人家,会被指责“不懂人情世故”,不给人家面子。你都不好意思再和人家见面,总有负罪感在心中挥之不去。笔者曾即兴写作打油诗《人情歌》加以讽刺:“人不在多,有客则请。情不在深,有钱则灵。斯是礼数,惟吾遵行。菜价不停涨,情钱须俱进。谈笑有亲朋,热闹无冷清。可以挣面子,回现金。有浪费之心疼,有暴饮之劳形。今日跑宾馆,明日钻喜棚。众人云:何情之有?” 

    过去,人情债的困扰与负累,让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抱怨不已。人情之所以异化为“债”,就在于“情”字退场、“利”字当头。当“钱多感情深”取代了“礼轻情谊重”;当耗钱耗精力的比排场、讲攀比取代了温情脉脉的情感交流,任性泛滥的人情风的确到了口诛笔伐的时候,“人情不比债,头顶锅来卖”的传统观念也的确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于是,我市纪检监察部门重拳出击,狠刹人情风。短短几年,人情债已不再成为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烦心的问题。好风气就像好空气,那些受“规矩”约束的人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而对于农村普通老百姓而言,似乎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清除人情债的雾霾。 

    当然,社会不乏振臂一呼的勇者。最近,重庆乡村医生谢金华不堪“无事酒”,贴出拒绝婚丧以外宴请的“温馨提示”刷爆网络。他写道:“我因收入微薄,实在无法承担太多应酬。凡属丧葬、嫁娶之外,所有一切酒席拒绝参加。望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多多理解,实属抱歉!”毋庸讳言,仅凭一人之力,是绝难戳穿世俗坚固盾牌的。但笔者坚信,如果全社会都听听谢金华的声音,发挥农村基层移风易俗的智慧,让崇清尚俭的政风民风相互激荡,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就在不远的前方。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从而形成适应于文明社会的新风俗,迫在眉睫;官方发声、基层给力、民间助推,狠刹农村变味人情风的行动,亟待起步。 

    令人欣慰的是,我市一些地方,已在整治人情风方面露出亮色,提供范本。龙华山街道办事处目前正力推“社区红白理事会”模式,“不讲排场不比阔,不聘乐队不搭台”,“喜事新办俭办,提倡厚养薄葬”,“不整无事酒,不背人情债”……系列“新规民约”以“白字黑字”形式立规立威,人人认同,个个遵守,深得居民拥护。 

    既然曾经蔓延在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之中的人情风可以刹住,那么,当下农村愈演愈烈的人情风一样可以遏制和改观。只是需要上下齐心,对症下药,切合实际,并坚持韧的战斗,人情债的雾霾终将被清风涤荡,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终将让人扬眉吐气。

(作者:胡平 丁浩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