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通讯录里的“亲情号”

——一位基层民警与联系户的故事  

 

9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杨林尾派出所所长李想林,来到前台村一组,看他的乡下“妹子”李翠萍和他们的母亲。 

母亲71岁了,血压高,心脏不好,还有糖尿病。“天冷了,个把星期、上十天不来看一眼,放心不下。”李想林说。 

他在杨林尾工作了5年多,李翠萍一家一直是他的牵挂。修房子、收谷子、捡棉花、孩子读书,事事操心。在他心里,“这家人太难了,不帮衬一把,会更苦……” 

“你们说,我听。”一句话让她有了亲近感 

2009年6月,李翠萍40岁的丈夫意外身故。2010年4月,她64岁的父亲,也在一起故意伤害致死人命案中离世。 

接连的不幸,李翠萍的“天塌了”,瘦了40多斤,整个人像“皮影儿”。尽管凶手很快归案,法院也作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判决。但她认为“不公”,四处“讨说法”。 

四处碰壁,直到遇上了李想林。2011年8月,李想林刚到镇上上班不久,听说了这件事,碰到了正在上访的李翠萍姐妹。 

他觉得这事儿自己该管。落坐,快人快语:“你们说,我听。” 

一句话,让李翠萍有了亲近感。她们从案子说到家里,从上访说到过日子……从上午九点,一直说到下午三点,记忆中,她们从未说过那么多话。 

李想林听着,应着,记着。临了,留她们一起吃盒饭,并安慰说:“你们的苦,难,我能理解,我也会尽力帮忙。今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我……”那顿饭,是李翠萍两年里觉得最有味口的一餐。 

自此,李想林生活中多了个乡下妹子。李翠萍姊妹11个,没有兄弟,认了这个警察哥哥,心里一下子亮堂了,有了依靠。他的手机成为她通讯录里的“亲情号”。 

每次夜巡,警车都在她屋外多待会儿 

接连走了两位亲人,她想换个环境,搬到镇上住,“街上人多,胆子大些。”大热天,李想林带着她满街跑,择地基,看房子,想找个中意的安家处。 

机关有一套空宿舍,粉饰、装修一下就可以住下来,可她嫌旧了。幼儿园旁边有块空地,住家,还可做点儿小生意,李想林十分满意。他跑了一个星期,勉强把地基弄到了手,可她又觉得离娘家太远…… 

只能原址重建。李想林与镇、村商量,找市有关部门支持,很快帮她盖起了新房。 

搬进了新家,可屋子里空荡荡的,每到夜晚,李翠萍便莫名紧张,有时整夜睡不着。 

“夜里睡觉好怕。”电话里,她无意中告诉了他。 

李想林记在了心里。他嘱咐夜巡民警,每次出警巡逻,都在她家屋外打个站,警灯多闪一会儿。刚开始,她不知道是“哥哥”的默默关照,直到有天夜里,起身看到屋外停着的警车,她才明白过来,禁不止泪水刷刷直流。 

说来也奇怪,此后,夜深人静,当她看到窗户里、瓦缝中照进来的警灯时,就特踏实,睡得特安稳。她知道,她的房前屋后,有很多“哥哥”“弟弟”在护着她。 

5年多里,他只在她家端过一次碗 

2012年8月,李翠萍的女儿考上大学,愁眉之时,李想林让人送来15000元:“先拿着,有困难再说。”那是他和同事、镇机关干部捐的。前年8月,李翠萍的儿子考上大学,又是他帮忙筹集1万多元学费。 

“我自己,我的同事、朋友比她家条件好很多,拉她一把,是应该的,算不上大事。”李想林说。 

“地里的谷黄了,哥请人收割;棉花要捡了,他和同事跑来帮忙;老人病了,他比我们还急……”说到这些,李翠萍哽咽了。 

而最让李翠萍愧疚的是,5年多里,李想林不知多少次到她家,不知为这个家做了多少暖心事,却连水也不喝一口,这么多年,只在她家端过一次碗。 

那是去年3月,李想林去看母亲,吃饭时,他又要走,母亲拉了半天才留住。她从厂子下班回家,看到桌上的青菜、咸菜、两副碗筷和锅里的剩饭,嗔怪老娘太怠慢人了。母亲说:“我要出去张罗,你哥不让。”李想林一笑:“我又不比你吃得差,有什么不好?” 

他就这样融入这个农家。面对同事、朋友钦佩的目光,他一脸淡然:“民警民警,先有‘民’才有‘警’。我不过是尽本份,顾了一个困难人家而已。”

(作者:易赶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