剅河镇加快土地流转

农家院内,铺满一地的雪白棉花,写着丰收的喜悦。仅一路之隔,200亩的土地已经平整,挖掘机正在“起垄”。田间地头,插满各色旗帜,迎风飘扬。 

昨日,站在自家门口远望,剅河镇村民胡长安笑开了花,“桃树基地建起来,种田、打工两不误,土里又刨出了‘金娃娃’。” 

“桃树基地”位于新场村四组,毛通公路两旁,由剅河籍在外老板余龙辉投资兴建。基地涉及49户村民,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仅用3天就完成了征地工作,一天补偿到位,15天火速开工进场,创下了该镇推进土地流转的“新速度”。 

何以如此之快之顺?该镇党委书记李至杰一语中的,“群众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打破了固有的‘惜土’观念,因此愿意主动参与进来。” 

去年,该镇成功流转土地2万亩,涉及38个行政村。今年,流转8000多亩,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大量农民从“日出而作”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大大增加了收入。 

小柳湖养殖小龙虾的周前武说,“一亩地的年租金,比农户自己种地收益高。流转出土地的农户,闲余时间打工、做生意,两全其美的好路子。” 

提起参与土地流转的收益,新州村村民老周露出了笑容。“我家三亩地流转给养殖基地养泥鳅,不仅收取年租金,在基地干活还另算工钱。” 

有规模才有特色,有调整才有出路。新场村、新州村是该镇加快土地流转的生动缩影。 

地处偏远,传统湖区,剅河镇土地肥沃,水产面积大,但传统农业比重过高,效益不高。近年来,剅河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旅游、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和新州村一样,新场村桃树基地将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负责技术指导的吴朝荣算了一笔账,“如果采取承包的方式,每家每户至少增加1万元的收入。” 

种植桃树、养泥鳅、养小龙虾、发展杭白菊……该镇流转的土地,向绿色、环保、高效农业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该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因地制宜,按照拓展龙虾、做实“仙桃”、辐射泥鳅、壮大蔬菜的结构调整规划,做到“一二三五”,即以合作社为龙头发展1万亩西兰花;以新州泥鳅养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夏场、王湾、胡湾、新州、汪场、新场等村,发展2万亩泥鳅养殖;以麻柳垸、潭州垸、淀泗湖为基地,发展3万亩小龙虾养殖;以毛通线为轴心,发展5000亩桃树,对接排湖风景区与赵西垸森林公园,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带。

(作者:许立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