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雄本土戏

“咚……咚咚呛!脸随手臂转过来,把握节奏,好!”6月23日上午,市沔阳花鼓剧团排练大厅里,几位演员正在导演指导下紧张排练。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胡幼松》,是我市沔阳花鼓剧团潜心打磨的鼎力之作。为奉献精品,70多名演职人员从筹划写作、修改定稿、舞美设计到角色选定再到公演在即,已耗时近2年。

“农运大王”胡幼松的故事,仙桃人耳熟能详。

2018年6月和2019年3月,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分别以《胡幼松:红色壮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为题,报道了胡幼松的英雄壮举。这两次报道,点燃了市花鼓剧团“积蓄已久的创作激情”,市花鼓剧团团长刘锦说,“用本地戏讲好本土英雄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去年春,剧团拜请外地的一位知名编剧操刀,历时半年写出初稿。然而,大家发现,离观众的欣赏习惯有点距离,“我们不仅要考虑剧本本身、演员感受,更要考虑观众感受。一部戏出来,得让老、中、青几代人都能接受才行。”

视线重又拉回本土。剧团老编剧李国标临危受命,接下改稿任务。“那是一段非常煎熬的日子,”年近六旬的李国标称,他每天“抠字”到凌晨3点,“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一段戏一段戏地推敲。”整整4个月5次修改,剧本终获通过。

虽然仍有遗憾,但李国标在心里给自己的作品打了80分。“我已经拼尽了全力,相信它会受欢迎。”

最难的是“开场”。为追求先声夺人效果,李国标曾想把末场“壮烈牺牲”按倒叙手法,挪在第一场。“可是,一出场就是高潮,主角都牺牲了,后面咋演呢?观众哪还有耐心继续看呢?”

只能以时间为序,重回原稿架构,按“散尽家财”“沔城暴动”“大义灭亲”等7场戏依序铺展。李国标认为,这部戏最难“设计”的地方在于,整个故事都是真实可考、妇孺皆知的,且胡幼松是纯粹的、无可争议的革命英雄,所以“发挥”的空间很有限。这就倒逼编剧、演员尽可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发掘不平凡、呈现崇高美。

为让演员更好地 “入戏”,剧团多次组织大家去郑场渔泛峰采风,到陈场胡幼松故乡、胡幼松纪念馆实地踏访。“力争让每一句唱词、每一段道白,都从肺腑涌出。这样的戏,才有感染力。”刘锦介绍,《胡幼松》为追求“平民化”和“贴近性”,在舞美设计方面较多采用河坡、树林、芦苇等背景元素。“我们希望看到,观众在看戏时情不自禁产生心理认同——哇,这就是咱们老沔阳的景致!”

自从2020年春节前剧本定稿,这几个月,70余名演职人员日夜加班排练。扮演主角胡幼松的老演员向杰忠说,他从艺近30年,演的都是老戏,如今受命“挑大梁”扮演一位革命英雄,压力巨大。他跟饰演胡幼松妻子的“00后”小演员龚渼璐一起,用心“磨戏”,一天汗湿好几套衣服。

呕心沥血,只为捧出戏剧精品;倾情打磨,旨在光大英烈精神。市沔阳花鼓剧团全体人员由衷希望,《胡幼松》搬上舞台后,不仅能成为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省第四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上的耀眼新作、全市红色旅游的点睛之笔,更要成为“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的重要剧目,让全仙桃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教育,“胡幼松来自人民,也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记者  胡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