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残致贫的陈幸福,脑子活、能吃苦,短短几年时间,凭一手缝纫手艺,盖了新房,找了媳妇,还开了服装加工作坊。”
5月13日,毛嘴镇珠玑寺村村部,听说记者要来“寻幸福”,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驻村第一书记叶爱斌极力推荐本村的“脱贫光荣户”——陈幸福。
今年52岁的陈幸福是珠玑寺村五组人。因为残疾,有很多重活没法做,只能跟着亲戚学裁缝,接一些加工服装的小活儿,日子紧巴。
一筹莫展之际,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上门,按相关政策,将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知他的房子漏雨,帮他落实危房改造政策;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帮他落实健康扶贫、残补、五保等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得知他有自主创业的想法,扶贫工作队建议他依托镇上的服装加工厂,开办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作坊。
开作坊,陈幸福最大的难题是缺钱。帮扶干部黄孝成了解情况后,主动借给了他2000元,加上家里的积蓄,今年4月,他的作坊开张。
整理布料、上盘、剪线、踩踏板,马达带动缝盘将布料缝合……5月11日,陈幸福坐在自家作坊的缝纫机面前,熟练地摆弄着布料,不到20分钟的时间,一条成型的女裤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买了6台缝纫机,请了2个工人,专门加工服装。开工一个多月,除去各项开支,我和爱人纯收入有1万元。”陈幸福一边请记者喝水,一边算账,“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陈幸福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记者感言:
看贫困户“幸福”,跟“幸福”交流,对于脱贫攻坚如何完美“收官”有了更深的认识。贫困户陈幸福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认真干着每一件事,体验着奋斗的幸福;驻村干部真帮、实帮,争取资金和项目,为贫困户寻找幸福密码。
也许,就贫困户而言,踮起脚够得着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对扶贫干部而言,看到贫困村变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就是最大的幸福。(记者 蔡玲 实习生 郭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