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三蒸”技艺的传承者

“今天就做粉蒸甩水(草鱼尾)。”12月10日,李和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一边做菜,一边介绍。

一身洁白的厨师制服,帽子下露出少许白发。李和鸣从事烹饪40余年,作为沔阳三蒸的第四代传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1995年获湖北省第三届烹饪大赛金奖、2009年获“中国烹饪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师”、201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2015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2017年12月经省人社厅批准建立“李和鸣大师餐饮工作室”。

知青转行做厨师

李和鸣与厨房结缘,从一次烹饪大赛开始。

1977年元月,李和鸣作为知识青年被招工到原沔阳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厨房跟着师傅打杂。但李和鸣一心想调离厨房,做一名仓库保管员。李和鸣说:“当时厨师工作不仅脏累,而且地位低下,我就想从仓库保管员做起,转到行政岗位。”

禁不住李和鸣的软磨硬泡,公司将他调至仓库管理岗位。但1978年的一次烹饪大赛,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78年夏,原沔阳县组织烹饪大赛,全县各地烹饪大师们齐聚一堂,“比武献艺”。李和鸣与同事们一同前去为大师们加油打气。各色精致的菜品让人大饱眼福,也为李和鸣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李和鸣说:“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冷盘精美的雕刻了,就像一幅画一样。”被震撼的李和鸣随即向公司申请,又一次进入了烟熏火燎的厨房,并正式拜烹饪大师喻承汉为师,开始了自己40年的厨师生涯。

从此,李和鸣醉心于烹饪技能的学习,边做边学,不懂就问。因为做事勤快有悟性,厨房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不厌其烦地指点他。而李和鸣除了跟随师父们学习外,自己也购买了大量烹饪书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现在李和鸣大师工作室的书柜上,还摆放着20多万字的烹饪笔记,供自己在工作之余翻阅,找寻灵感。

甘为人梯传技艺

如今,退休后的李和鸣,作为市烹饪酒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把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了自己的主要任务。

2012年,在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的组织下,李和鸣正式举行收徒仪式,8名年轻人成了他的弟子。在教授期间,李和鸣言传身教,不仅教导他们厨师的技术,更是教导他们如何做人。说起自己的徒弟,李和鸣一脸的骄傲:“魏铁汉现在做的粉蒸松鼠鱼比我做得都好。”

1990年,魏铁汉从技校毕业后,便跟随李和鸣学习烹饪技巧。30年来,魏铁汉吃苦耐劳、举一反三的能力让李和鸣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便更加严格的要求他,让他购买烹饪书籍、杂志,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2013年,魏铁汉改良的粉蒸松鼠鱼获得全国第七届烹饪大赛金奖。2015年,该菜品在法国举办的世界中餐烹饪大赛中获特别金奖。李和鸣笑呵呵地说:“这就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了。”

目前,在李和鸣的徒弟中,已有1名副教授,1名中国烹饪名师,3名湖北烹饪大师,2名湖北烹饪名师,5名高级技师,1名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经过他指导的烹饪选手,在全国、省级烹饪大赛中获金奖15人,获银奖10人。

蒸菜之乡传文化

粉香扑鼻、鲜嫩软糯、原汁原味、食而不腻,说起沔阳三蒸,“好吃佬”们头头是道,而作为中国沔阳三蒸之乡的仙桃,申报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2014年,我市决定申报中国蒸菜之乡,作为沔阳三蒸第四代传人的李和鸣为提供资料,整整半个月,不眠不休,编写传承谱系、完善资料。

但彼时天门市也正在申报中国蒸菜之乡,由于前期准备的不充分,中国蒸菜之乡花落天门,一时间仙桃市民一片哗然。

看着大家的议论,李和鸣心里很是难受,他说:“一直以来我们都以蒸菜之乡自居,沔阳三蒸起源于陈友谅的妻子,仙桃自古以来就有着不上蒸笼不成席的说法,这次却马失前蹄。”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李和鸣没有放弃。2015年初,以李和鸣为代表的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经过长时间准备,再次申报“中国沔阳三蒸之乡”。

为了这次申报,李和鸣与市相关领导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烹饪协会,将我市的“中国名菜”“中国烹饪大师”“中华餐饮名店”等荣誉一字摆开。最终,在省烹饪协会的帮助下,我市被授予“沔阳三蒸之乡”荣誉称号。

在申报通过的那一刻,李和鸣说:“这不仅圆了我个人的一个梦,更是圆了全市人民的梦。”

在此之前,2010年,沔阳三蒸被中国饭点协会评为“中国中部地区畅销菜”,201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首批食文化知名食品”,李和鸣也被省文化厅评定为“沔阳三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3年李和鸣制作的“沔阳三蒸”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财经频道《消费主张》和湖北经视台等栏目播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和鸣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迎接人生道路上的新挑战。(记者  陈亚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