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郑场镇河岭村三组。新房刚刚装上大门,黄克文就“迫不及待”搬了进去。
“之前嘴硬不肯改造,现在比哪个都搬得快。”邻居“戏谑”他。“人人都想住新房,我又不是个‘苕’。” 黄克文心里明白,不是扶贫工作队“逼”他,现在还窝在那个残破不堪的房子里。
黄克文,是村里有名的危房改造“钉子户”。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房顶的瓦片这里缺一块、那里破一块,墙体也裂了缝,家里透风漏雨、阴暗潮湿。“有一年夏天,打死了十几条蛇。”
“我是贫困户,国家有政策,你们不能不管。”黄克文到村里“扯皮”。 农村住房普查时,他家的房屋被初步鉴定为C 级危房,只能纳入国家“维修加固”范畴。黄克文很“倔”:房子不肯改,重建拿不出钱,有问题又要找村里“吵”。
2018年10月,市教育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住建部门对房子进行重新核验,这次鉴定为D 级危房,正式纳入“拆除重建”范畴。
本以为“胜利在望”, 黄克文却甩出另一个问题:“我一分钱都没有,砖头瓦片又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依照政策规定,改造补助资金要等新房验收后,才能到位,建房费用需提前垫付。
找亲戚朋友借?黄克文早年染上过恶习,大家都觉得他“扶不上墙”,借钱是“有去无回”。“你们不要再来了,没得钱,说出花来也是白说。”“先把房子拆了,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工作队员多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一来二去,黄克文总算松了口。
政策不能违反,钱从哪里来?工作队决定,由村里出面赊来钢筋、水泥等建材,先把地基打起来,日后再结账。
老房子拆了,看着新房子一天天“长高”, 黄克文一改以前的消极状态,喊来亲戚朋友帮忙,“藏”着的微薄积蓄也拿了出来。从不相信到主动“汇报”,哪天上梁,哪天盖瓦,他天天都去工作队那儿坐一坐。中途遇到资金缺口,市教育局又无偿送来1.5万元。
11月底,新房竣工。没等装修完,黄克文就打地铺体验了一晚“住新房”的感觉,工作队员们也长舒一口气——村里最后的危房改建“钉子户”,终于被 “拔掉”了!(记者 胡纯波 通讯员 熊爱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