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凉丝丝的智能化蘑菇厂房,24间菇房如规划有序的住宅小区,整齐排列。小区内,一架架菇床仿佛高楼,楼上楼下住着雪白圆滚的双孢菇。
这是位于仙桃彭场镇的湖北裕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最适合蘑菇生长。”公司副总经理沈琼指着车间门上的智能显示屏说,由于温度、湿度等都可控,吹着“空调”的蘑菇生长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产菇。
从进料到采摘,工厂“种”蘑菇令人惊叹。
每间菇房约1000平方米,进的是秸秆、鸡粪混合发酵的营养料,铺的是千里迢迢运来的东北草炭土。“运价比土价还昂贵,但是值!”沈琼解释,这些草炭土,持水高、杂菌少,蘑菇不易生病。
105吨料、40吨土备好后,车辆和传送带便上阵,自动化为小蘑菇“铺床”。据称,这些土料完成孕育蘑菇的使命后,还被拖走作生产有机化肥的原料或者直接作改良土壤的肥料,实现循环利用。
接下来,便是静静等待一个个白嘟嘟、圆溜溜的小蘑菇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这些小家伙长得可欢了,生长期每小时增重4%,一天长大一倍。”沈琼介绍,蘑菇42天为一个生长周期,每周期结束后用70℃高温“蒸房”,进行消毒灭菌。如此循环往复,全年产菇八至九季。
沈琼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的蘑菇种植一年一季,每平方米产量15-20公斤;而工厂化种植,每平方米产菇35公斤,八九季便是300公斤,效益提高一二十倍。“未来,我们通过三次发酵技术,更缩短蘑菇种植周期,全年11季,基本实现一月一采收。”
工厂化生产在销售市场上也占据明显优势。过去,菇农都是在同等气候条件下种植,蘑菇上市基本在同一时间段,造成市场供给的过度集中,价格压低。而工厂化种植,全年均衡发展,没有市场空当期。
在一间采摘车间,工人们坐在手摇式升降台上,轻捏菇盖,旋转取出,然后分筐而装。“我们也‘以貌取菇’。”一位女工边采菇边打趣道,“瞧,那些开伞、皮薄、长黑菌的蘑菇是次菇,而这些菇盖光泽、圆厚而结实的蘑菇最受市场欢迎,切割后每公斤可卖到12元呢!”
因为看好仙桃,裕灌集团在彭场投资12亿元种植双孢菇,拟建智能化蘑菇厂房8个,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量6万吨,产值6亿元。
“今年试种,只能算是小儿科!明年10月,你们再来采访,更有一番新天地!”沈琼指着不远处已经动工的新厂区,自信满满。(湖北日报记者 崔逾瑜 记者 陈国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