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武汉军运会比赛已经进入到第7个比赛日的争夺。军运会的举办,除了体育赛场上的比赛竞技外,赛场外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在运动员们居住的军运村,商业区一间占地面积约400㎡的长江非遗文化馆成为外国运动员们闲暇之余必逛的店铺之一,店员告诉记者,人多的时候还要限流。
古琴悠扬、汉绣典雅、漆器精致……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黄家湖畔的军运村,非遗文化展示馆里20多个非遗项目正在进行展示,给各国运动员在竞赛之余体验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
外国运动员体验传统面塑
“这里面最受外国运动员们喜爱的体验项目就是木板年画以及咱们的汉绣了。”长江非遗展示馆工作人员詹蕙霞告诉记者。
黢黑的木板上,反刻着十二生肖的图案,涂上墨水,然后铺上一张白色的宣纸,用毛刷均匀抚平,揭开后,一张纹路清晰的生肖图案跃然纸上。这让来自奥地利的运动员 Matthias Hans Reiner非常惊讶,他在询问了自己的生肖后,亲自拓印了一张自己的生肖图案,还印了几张其他图案准备带回去送给家人和朋友。
展示馆内,汉绣非遗传人王桂莲正在飞针走线,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已经跃然布上,栩栩如生。她表示,每天都有许多外国运动员来围观、体验汉绣。她还准备了一些小巧的荷包袋、手帕等让运动员们自己动手,绣上一些简单的图案,并赠送给这些运动员们,让他们感受传统汉绣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为了迎接此次军运会,王桂莲专门花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一幅以军运会吉祥物“兵兵”为主体的《我从长江来》汉绣作品。将兵兵吉祥物、知音桥、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构图设计,展现了汉绣的艺术之美。“把知音文化与军运会相结合,体现了武汉人民热爱和平,热情好客,喜迎各国军人,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知音朋友”,王桂莲表示。
汉绣传承人王桂莲和她的汉绣作品《我从长江来》
与此同时,伴随着悠扬的乐声,一旁的杂技表演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围观。传统杂技顶碗展现了身体的柔软和平衡的美感,让两位朝鲜运动员掌声不断,并与杂技合影拍照。
军运村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长江非遗文化馆内荟萃了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28个非遗项目,包含国家级项目16个、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5个,展示作品共400余件,如汉绣、广州玉雕、江西贡砚、武汉剪纸等,同时还邀请了20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献技,与观众互动,展示绣、画、刻、雕等非遗产品的制作技艺。
朝鲜运动员和面塑关公像合影
此次军运会,从运动员汇聚的军运村,到观众云集的比赛场馆,处处洋溢着荆楚风、中国味儿。军运村里的黛瓦、门楣、雕窗处处彰显传统民居元素,在景观设计上,则融入高山流水、楚辞等文化。汉口文体中心一楼大厅,《长空雄鹰》《赛场旋风》《楚天蛟龙》等汉绣作品,将比赛项目与黄鹤楼、东湖磨山、湖北省博物馆等武汉标志性建筑元素相结合,让观赛群众惊叹。在武汉商学院马术比赛场馆,黄鹤楼、中国象棋的楚河汉界等元素也成为赛场上一大特色。
“汉字造梦”里各国语言书写的武汉
“武汉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以及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够把这些美好的经历都带回去,讲给我的朋友们听。”巴西代表团副团长Ricardo costa告诉记者。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曹曦晴 鞠崇恒 曾晗 责任编辑 蒋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