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胡场镇河口村卫生室诊室内,一位短发女医生正在给一位男性腰腿痛患者号脉。
女医生叫彭玲媚,是市中医医院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彭玲媚一脸微笑,望、闻、问、切,诊断过程娴熟而自然。随后,彭玲媚将患者请进理疗室,撸起袖子,为患者做起了推拿理疗……彭玲媚的这个诊疗过程被前来仙桃调研“医疗共同体”建设的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张晋看在眼里。张晋向彭玲媚竖起了大拇指。
河口村卫生室是市中医医院的医共体村卫生室,像彭玲媚这样的医师把诊室搬到乡村,常年在村卫生室坐诊的医生还有不少。
为进一步解决乡村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8年岁末,在成立“医联体”的基础上,我市正式将“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率先在通海口镇进行了试点。2019年6月成立了全市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市笫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全市23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6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同时,我市医共体监事会和理事会也相继成立,具体负责全市医共体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医共体内全面实行人员、财务、设备、药品、业务等管理五个统一,形成了服务、利益、责任、管理的坚强共同体,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推进了分级诊疗,加强了转诊转院管理,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面推行“医共体”之后,有效地遏制了大处方、乱开药、乱住院、乱检查等不良现象。7月6日上午,记者在三伏潭镇卫生院“医生行为规范监督平台”上看到,全镇36个村级卫生室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医共体”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给乡村基层群众看病带来极大方便,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也扩大了牵头医院知名度。记者了解到,为了全面提高全市镇村两级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根据各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派遣相应优秀医生去常年坐诊,同时对镇、村两级医生进行业务帮扶和传、帮、带。
“我是今年5月上旬在三伏潭镇卫生院做的甲状腺肿瘤手术,当时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已经开始在乡镇进行医疗技术帮扶。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科外科医生危常鹏劝我就在镇卫生院做手术,由他主刀。危医生对我像亲人一样,不停地安慰我、鼓励我,使我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了信心。”三伏潭村8组村民荣先林向记者讲述了他在镇卫生院做手术的经历。
据危常鹏介绍,像荣先林这种手术在武汉的大医院,至少也得2万元,就是在市内的三级医院也少不了1.5万元。三伏潭卫生院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三伏潭镇卫生院,荣先林住院的整个费用4505.04元,医保报销3809.62元,个人承担部分只有695.42元。“荣先林这一例,不仅给国家节约了几千元医保资金,同时也给荣先林个人节省开支至少4000元”。
“医共体试点全面推行以来,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以上,一些在基层能解决的手术就尽量留在基层做,基本上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市’的预期效果,这是分级诊疗带来的明显效果。”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叶长江说。
“仙桃的医共体建设让老百姓受益,为全省的医共体建设作了示范!”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张晋说。(记者 彭文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