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坐月子的大儿媳做完早餐,又向家人交代了几句,65岁的李姣贵提着篮子就要出门。
“妈,你要不再吃两口再走。”身后,大儿媳胡炎红抱着不足月的婴儿,心疼地叫着。
“孩子,你先吃。这几天,太阳毒,我到田里看下玉米,晚点回。”一会儿工夫,人已不见踪影。
李姣贵是长埫口镇汪角村一组的村民。家中7口人,丈夫患有哮喘病,不能负重;大儿子患有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力;儿媳在家照看孙子,无经济来源;二儿子和小儿子当学徒,没有固定工资。整个家,就靠李姣贵一双手苦苦撑着。
2014年,丈夫的哮喘病反复发作,急得李姣贵直挠头,“家里人口多,底子薄,哪里有多的钱给他治病,这可怎么办啊?”
因为患病,2015年李姣贵一家被列入贫困户行列,但是,她却一点也不甘心。
“肖书记,人家都说勤劳致富靠双手,可像我这样家大口阔,生活困难,什么时候才能摸到好日子?”在一次走访中,李姣贵向市土地储备中心驻汪角村的第一书记肖爱萍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现在,有了健康扶贫政策,您的老伴在定点机构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一年能省不少钱。待病情稳定后,我们会同镇、村干部商量,优先将您的家人安排到公益性岗位上就业。”肖爱萍的一番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李姣贵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在肖爱萍的帮助下,去年11月,李姣贵的老伴顺利地被安排到村里做护路工,每月多了800元的收入;同时,还为她患有残疾,且拿到驾照的大儿子,四处跑政策、办手续,让她的大儿子及时享受到1600元(一次性)的驾照补贴。
“就工资性收入来讲,老伴一年能挣9600元,大儿子每年能挣1.8万元,二儿子和小儿子在纸箱厂上班后,每人每年能挣2万元;加上低保、残补等补助,去年家庭毛收入就超过7万元。”李姣贵认真估算着。
李姣贵说,政府和亲戚一直在帮助自己:夏天,工作队多次上门探望生病的老伴;冬天,她腰椎病发作,肖书记下田帮她分担农活;亲戚送来的衣服多得穿不了。今年7月,大儿媳生下孩子后,肖书记还为她不足月的孙子送奶粉、送日用品……“再不加把劲把日子过好,就真对不住大家了。”(记者 蔡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