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政府4.55亿元奖励市州“真抓实干”的消息刷屏。
在2018年度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成绩突出的5个市县中,仙桃赫然在列,获奖410万元。
去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3个,相当于过去两年之和。
今年1至4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个,协议引资210多亿元,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4项主要指标增幅全省第二,创造了近3年来最好“开门红”。
初夏的仙桃,产业项目建设正在攻坚,民生项目建设正在完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在提升……“项目建设不能只看体量和投资量,更要看项目本身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对创新的撬动力,对生态优化和民生改善的支撑力,也就是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仙桃市委主要负责人为“项目为王”作此注解。
提升含金量,“红砖”成“金砖”
5月15日,仙桃新发无纺布制造公司又从美国揽回一份大单,“出仓”计划排到下半年。
“我的订单做不完。”董事长付立新介绍,该公司是全国无纺布制品的“大哥大”,产品早已飞越太平洋、大西洋。去年,在对外贸易的风浪中,公司出口创汇不降反增,突破8000万美元。
赚的是钞票,换的是“频道”。
前些年,付立新做的是鞋套、圆帽,产品含金量不高,利润空间小,“赚点钱像针尖削铁”。这几年,他投资10多亿元,新上一系列无纺布生产线,建起全国唯一的无纺布生产力促进中心,批量生产无纺布医用、航空等高端制品。
跟付立新一样,邓连华也把“红砖”变成“金砖”。靠卖油壶、衣架起家的邓连华,引来世界500强中国恒天集团,创建中国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引进全球第三条、亚洲第一条德国莱芬SSS双组份生产线,组建非织造新材料研发中心,攀上行业“珠峰”。随着投资20亿元的恒天嘉华非织造工业园的诞生,新一轮的洗牌加速到来。
在领跑者的接连“刺激”下,仙桃无纺布厂纷纷提档升级,实现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由手工加工向机械加工、由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的“三个转变”,企业不再只生产低端劳保用品,产品涵盖建筑、医疗、日用、环保、服装、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共计32类135个品种。去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新上12条高档无纺布原料生产线,中高端产品占比达70%。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华丽又艰巨的转身,仿佛一次次涅槃重生,产业的“含金量”在转型中提升。
主攻含新量,瞄准“高大上”
5月16日,位于仙桃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台企富士和厂区,几十个机械手臂正忙着抓取、抬举、平移、放置,四周仅几名设备监控人员。
这是富士和在仙桃深耕8年建成的第四个项目。富士和总投入已超过2亿美元,成为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家的供应商,去年上缴税收过亿元。
同在园区内的台湾健鼎投资5亿美元,生产的印制线路板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苹果、三星、小米都用上“健鼎造”。
与富士和、健鼎相比,位于胡场镇的法国百炼(武汉)铸造有限公司个头不大,厂房面积不足4000平方米,却有“金刚大力士”的美誉,铝合金制动系统铸造零部件专供奔驰、宝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年人均销售额近百万元,是一只“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长久以来,仙桃经济不缺“满天繁星”,就差“一轮明月”。引进、扶持“高、新、尖”大项目,成为最迫切的任务。
去年起,仙桃全面实施“八大招商工程”,成功引进投资25亿元的远大医药、投资15亿元的中誉硅烷、投资10亿元的金福瑞生态农业等一批优质项目,创造了项目建设起点高、含新量足、发展前景广的新天地——
新材料产业依托天合光能、格林美集团,加快建设国内外重要新材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以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产业园为平台,形成生物制药、生物育种、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多元发展新格局,吸纳各类生物骨干企业60多家,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产品;电子信息产业以康舒、万润等知名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高点起跳、高开高走,成为全市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眼下,仙桃已获批创建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一批产值过百亿、五十亿、十亿量级的新型企业梯队正加快形成。
厚植含绿量,污染源变财源
丽日下的天空,一片湛蓝。新蓝天公司厂区南端的五层车间显得格外安静。“投资2000万元,每年产值七八千万元,我们含着眼泪把它砍掉了。”董事长冯才虎虽有不舍,但语气坚定,“不利环保的项目,坚决不搞!工艺落后的产能,坚决不要!”
近年来,新蓝天“牵手”教育部有机硅重点实验室等近10家科研院所,创办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年均投入科研费用2000多万元和环保专项资金数千万元,成为国内最大有机硅交联剂、偶联剂、催化剂生产与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硅烷类产品全球第一,主导产品有机硅交联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达70%,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仙桃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如果因为发展,把仙桃的水搞黑了、搞臭了,把群众的身体搞差了、搞垮了,群众怨我们、怪我们,即使经济指标增幅再高、实力位次上升再快,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要带污带怨的GDP;宁可税收少一点,也不要污染环境的企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从环保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诉求治起,仙桃打响大气、水体、土壤“三大战役”,以绿色论英雄。近年来,仙桃依法拆除、关停禁养区养殖场386家,搬迁、治理重点污染企业20多家,一批化工企业被授予全国“科技小巨人”和全省“隐性冠军”称号。
工业崛起是一号战略,项目建设是一号抓手,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优化环境是一号保障。仙桃以“绿色”筑底,“金色”托举,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缓解企业融资难、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让新兴产业“无中生有”,让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加快推动新旧产业迭代升级,新旧要素配置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新篇。(湖北日报记者 崔逾瑜 仙桃日报记者 陈国力 通讯员 刘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