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观点:《流浪地球》体现中华文化的“命运共同体”

今年春节,一部由刘欣慈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异常火爆。这部影片以超前想象力、宏大叙事、精美特效、感人情节,如同史诗一般,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不仅国内观众为之叫好,就连不少国外媒体都给予了很大关注。2019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分,而该片以85.6分获得档期满意度冠军,目前的票房已超20亿元。

可见,《流浪地球》达到了“现象级”标准。难怪有专家直呼,该片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独具的中国文化魅力,对地球家园和整个人类命运的拯救和展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像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月14日发表的文章所言,中国第一部卖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不仅取得了票房成功,并且融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而这恰恰戳到了观众的泪点。

是的,一部电影乃至科幻电影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若想成功,无论是其中富含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肯定有值得称道甚至突破的地方,触动的一定是观众“最柔软的地方”。尤其对叙事宏大的科幻片来说,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片中人物所秉持和传递的思维方式、行为逻辑、处事原则和道德标准等,均要满足不同观众的胃口。欣慰的是,《流浪地球》真正做到了。

事实上,一部电影若想吸引人,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还要体现出文化价值。而《流浪地球》正是这样一部具观赏、艺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佳作。该片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但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人对家园的挚爱,对共同命运的责任,弘扬的是中国文化在人类危难关头敢于奉献的精神。那种无私无畏中透出的亲情、友情,以及讲大局、求同存异的气魄,任何观众都会被打动。这是该片文化价值之所在,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的精髓。

此外,该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样出彩,科技元素交叉于各个情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让观众有“科学感”和“未来感”,还引发观众的深层思考,激发无数关于宇宙的想象空间。同时汇入“中国元素”,使这部科幻片有别于甚至超越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那些对科幻片文化和技术的认知。那如我国西南贵州省的“中国天眼”,那如嫦娥四号携玉兔二号着陆月球的背面……

众所周知,一部成熟且叫座的电影,绝非偶然诞生,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文化体系做支撑。而《流浪地球》展现的,就是中华文化厚重的积淀。片中的文化和心理背景,无不闪烁着中国文化的智慧。而从更大角度来看,该片可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巨大成就在电影事业的一个瓜熟蒂落。同时,情感表达方式的中国化,使观众看到应对人类灾难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那是“共同命运”在召唤。因此,称这部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恐不为过。

如果说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充满幻想的余地和乐趣,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时间的宇宙、发展的宇宙、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宇宙,更具科学、文化、价值的色彩。在想象空间中,社会、文化、心理、伦理、情感、使命等都得以充分展现,使人类在壮丽的宇宙面前又迎来文明的一次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流浪地球》是集上述特征,突出中国文化和精神后体现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部佳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