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下来休息,北上广的Mary、Vivian和David陆续回家,变成了翠花、大妮和二狗子。如鲁迅所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中国人尤其重视吃,春节里最有仪式感的要数年夜饭,一家人整整齐齐聚到一起,吃着饭看着春晚,再发发红包,说些吉利话,讨个来年的好彩头。这一餐里不仅有美食,还承载着许多故事与情感,以及几十年的变迁。
什么东西都能在门口买到
老上海虽然是“十里洋场”,但过年的年俗一直很传统,也很讲究。据说,上海人会吃一些讨口彩的食物,比如花生(长生果),蛋饺(金元宝),烤麸(谐音富),馄饨(元宝)。
正所谓:“正月新年看打春,种田人逢熟吃熟最开心,年糕吃完将糖茶喝,再吃荠菜圆子肉馄饨。”
年夜饭开始,先上冷菜,如意菜、白斩鸡,然后是热菜,鱼和虾,必不可少的还有汤。68岁的陈荣福说,不管做些什么菜,一定要先备上老鸭汤、老母鸡汤,大人孩子都爱喝。
资料图:柬埔寨王国华裔陈作义勋爵一家祖孙三代吃“年夜饭”。中新社记者 黄耀辉 摄
每年,年夜饭都是陈荣富和老伴儿两个人准备,即使他们两个人吃,也要准备20个菜。
他们不会用网购,也不习惯用在年轻人中很时髦的生鲜超市,而是更偏爱去各个菜市场逛,淘最实惠的食材。老早之前,他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材料,今天买点肉,明天买点干货,这几年冰箱也越买越大。
这在以前可不敢想,陈荣富说,以前一到过年,家家户户挂的都是腌菜,卖菜的会帮忙腌好,然后挂在家里晾,这样才不容易坏。
资料图:福州海鲜批发市场。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上世纪50到80年代,物资较为匮乏,很多东西都是凭票供应。陈荣富回忆,每到过年,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张卡,家里人数多,数量还会多一点。
家里但凡有点鱼和肉,一般也都是留给客人吃的。“有人来做客,我把家里这些都捧出来,自己嘛,反正门一关,差一点也没关系。”陈荣富说。
现在完全不用,过年串亲戚,每家每户的菜色都大同小异。
年轻时,陈荣富是一名海员,全年都在各地漂泊。那时交通不发达,地方跟地方之间的物价差距比较大,物品丰富程度也不同。
那时候,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从各地背特产回去,每次都是大包小包。但现在,陈荣富早已没了这个习惯,什么东西在门口都能买到,不值当。
资料图:南津关古镇张灯结彩吸引各地游客。张浪 摄
年夜饭唯一不变的是豆包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处山区,盛产林果。花椒、核桃、柿子被称为是“涉县三珍”。每到过年,年夜饭中当然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东北过年,有吃粘豆包的习俗。用黄米面做成皮,包上各种豆做成的豆馅,既能抗饿,寓意也好。在河北涉县,过年也要吃豆包。但跟东北不同,他们以前用玉米面做皮,现在则用白面做皮,馅里既有红豆,还有涉县特产——柿子。
61岁的杨林珍已经有了很多年做豆包的经验。她说,村里的年夜饭很简单,煮点饺子,炒几个菜,然后就是豆包馒头。过年前,每家每户都要蒸很多馒头和豆包,要一直吃到元宵节。
豆包的精髓在于馅儿,柿子去皮后可以做成柿饼,柿子皮则和红豆一起煮,做成豆包的馅儿。老人都喜欢吃这种豆包,软甜不腻,还有柿子的香味。
杨林珍家里人多,每到过年,她都会在地灶的大锅里蒸馒头和豆包,一次可以出锅五六十个。
以前很多人家里都种有柿子树,但近些年来,柿子树越来越少。杨林珍说,在家务农赚钱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柿子树没人管理,慢慢都死了。杨林珍家里吃的柿子,还是从黑枣树上嫁接长成的。
几十年来,杨林珍家的年夜饭变化颇大,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豆包。
资料图:除夕夜,辽宁省葫芦岛市民在家中与家人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
更方便健康的年夜饭
又是一年春节,河北的宋昀调侃自己,他要回家减肥去了。过年前,他们家也会准备很多馒头、豆包、烫面蒸饺、切糕,但更多的是肉。剁的正方体的大肉块煮熟了,表面放一层盐放着。
过年串亲戚也流行送肉,驴肉、牛羊肉、猪肉等等。张昀说,过年吃的几乎全是肉,蔬菜很少。
所以,每到过年,宋昀都不怎么吃东西,他会买一箱橙子放在家里,几天就吃完了。
资料图:广西民众熏腊肉迎新年。谭凯兴 摄
张昀爸爸早逝,两个姐姐也陆续出嫁,只剩他跟妈妈两个人过年。如果说这些年的变化,那就是人越来越少了。年夜饭时,他们家格外清净。
年夜饭解馋的功能慢慢退去,更多的人想的是如何吃得方便、健康。
“20多年都一样的,没什么变化,就是吃素多点。”来自湖北的张梦说,这几年除夕夜,他们家都会多备些素菜。江西南昌的邱辰也说,他们的年夜饭越来越简单了,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大家都吃腻了。
资料图:中越国际列车出乘人员的境外别样年夜饭。杨柳城 摄
过年烧菜做饭,对父母来说也是个体力活。为了不让年夜饭成为一种负担,很多人都在想办法。上世纪90年代,城里的人开始流行去餐馆里吃年夜饭。近年来,出去吃年夜饭的家庭越来越多。提前半个月,很多餐馆的年夜饭就被订购一空,热门餐厅更是一桌难求。
为了省事,还有人在网上购买年夜饭。网购半成品年夜饭,也成为很多80、90后年轻人的新选择。
“春节这种日子,就是应节,他们也要准备得热热闹闹。只是年纪大了,烧菜做饭这种事,却也是个辛苦活。”一位网友买了一套上海风味的年夜饭送给父母,他说,半成品菜方便,烧起来快,过年也可以省力点。
手机截图:网购年夜饭半成品
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
福建省各地习俗不一,年夜饭也很讲究,年糕、海鲜、豆腐、菠菜是比较常见的几种。23岁的谢嘉说,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准备很多菜,焖肉、腊肠、腊肉、腊鸭、饺子、煲汤,这几样年年都有,其他的则看情况添加。
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谢嘉却特别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在她的记忆中,以前年夜饭比较传统,现在则随意一些。以前年夜饭虽不如现在丰盛,但却更隆重更正式,年味也更足。
陈荣富也总是怀念小时候的春节。他说,小时候春节就像是一个奖励,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好吃的,可以放鞭炮,还可以不上学,所以天天盼着过年。
资料图: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
现如今,孩子都长大了出去工作,上海也不能随便放鞭炮,过年显得冷冷清清的。不过好的是,物质条件确实好多了。
年轻时,他回家过年的次数少之又少。实在想家了,就唱首歌来排解。现在有了高铁,老两口可以跟着儿子到北京去出差。有了视频通话,每天都能跟儿子见面。
福建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除夕之前,在外经商打工的福州人,一定会赶回去和家人团圆,一起吃顿年夜饭。除夕夜不兴串门,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齐还不能开饭。
资料图:长达8米的巨幅春联在宿迁项王故里掀开红盖头。刘林 摄
几十年来,或许年味没以前那么足了,吃的年夜饭也随意了些,但不变的是一颗颗归家团圆的真心。
我们不再大包小包采购年货背回家,因为电商的普及,在家门口也可以买到各地特产;也不再那么期盼一年一次大鱼大肉的年夜饭,因为日子好了,人们更看重如何吃得更健康……
辛苦一年了,陪家人一起好好吃顿饭吧,这才是年夜饭真正的意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