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郑场镇河岭村。纵横相连的乡村公路上,挖掘机在沟渠边干得正欢。路两边新拓宽的路基上,绵延堆起几公里长的新土、砖石。村里,麦田一望无边,菜园郁郁葱葱。三五老妇,在河边洗衣,河水清澈。
“三年前,河岭村可没这般光景。”说起河岭村的今昔,村支部书记樊启刚既感激又自豪。
河岭村是全市9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它是郑场镇的“锅底子”,全村3000多亩耕地绝大部分位于“水窝子”,且土壤粘性重。雨水稍多点,庄稼就淹了;多晴几天,土壤就板结得像石块。
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收入微薄。路、桥、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河岭村离毛嘴集镇、郑场集镇都不远,却一直囿于路不通而望“富”兴叹。
“多亏了市教育局的帮扶!”樊启刚说,2015年至今,市教育局对河岭村的帮助,“就像及时雨”。
初到村里第一年,扶贫工作队更多是摸情况、做动员。同时,真金白银投入10多万元,修通了4组与8组之间的通组路。
随后两年里,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共筹措资金53万元,修通、硬化了全部通村、通组公路。如今,河岭村与四周村庄、与国道省道全线畅通。
接着,实行全面水改,彻底解决全村人安全用水问题。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实现电光纤宽带全覆盖。实现客运班车到村,方便村民出行。疏沟建泵,使全村“内循环”水渠流通、干净。成立“楚留香合作社”,发展富硒大豆826亩和富硒水稻532亩,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做实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引导村干部将村集体的367亩废弃坑塘翻整后分批流转,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
管用的点子,贴心的帮扶,让河岭村干部群众信心大增。
“别人帮一把,自己还要挣一把!”樊启刚说,光指望政策、总想着依赖别人不行。
精准扶贫户黄克举是个“人助自助”成功脱贫的典范。黄克举一直以养殖“四大家鱼”和种地为生,近年因“四大家鱼”效益不好,他总想转型养点别的,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市教育局扶贫工作队得知后,立即帮他落实无息贷款3万元。就是这3万元,和常年无偿技术指导,让黄克举今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0亩虾稻共育田只几个月就为他纯赚2万多元。
其他贫困户,也在他的带动下,积极主动谋出路。他们有的转型搞富硒种养殖,有的到附近集镇打工,有的参与本村修路、建桥工程,“就近挣钱”。今年底,全村剩余36户贫困户将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记者 胡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