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星期六,市发改委驻村第一书记许波没有闲着,一大早,他就驱车赶往剅河镇李尧村贫困户朱梅珍家。车子经过一片蔬菜基地,停在了一栋白色的新房前。看到许波来到她家,朱梅珍迎了出来,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51岁的朱梅珍,患有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力,丈夫袁云华自出生以来就无法开口说话,家里还有一个读幼儿园的外孙女。因家庭缺乏劳动力,经评议,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此前,一家住在不足80㎡老房子中,墙体大面积脱落,门窗严重受损,地面凹凸不平,每逢下雨天,苦不堪言。”朱梅珍感激地说:“现如今,家里现有了卫生间,厨房装了自来水,还安装了电信互联网络,免收三年的电视收视费。”
前几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劝其改造危房,却吃了“闭门羹”。经过一番沟通,才知道她家因资金不足而退却。
“危房改造差额的部分,驻村工作队来想办法。水泥、门窗等所有建材的购买、运输、安装工作,村干部们会给予支持。”同时,村干部还帮助落实低保和残补等政策,解决其发展的后顾之忧。
听闻驻村第一书记许波的帮扶方案后,朱梅珍终于感激不已。去年7月,房屋改造正式动工。经协商,改造费用6万元,市发改委筹资1万元,国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万元,亲戚借款3.4万元。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住上新房后的朱梅珍一家,每年还享受到7200元的低保和1200元残补政策,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去年12月,为了表达感谢,她将一面“危房变新居”锦旗送到了许波手中。
朱梅珍一家的幸福生活,只是该村精准扶贫工作一个缩影。李尧村支部书记邓念兵告诉记者,自发改委驻村以来,建设扶贫项目10余个,共计投入扶贫资金544万元。
现如今的李尧村,有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游园;疏通了沟渠,改造了旧塘,养殖了农虾;修建了6625米的公路和碎石路,建设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示范基地……(记者 蔡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