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皆绿,满目皆景;人心思进,村富民安”。“两山”理念的深刻践行换来的是湖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一次为期不长的学习之行,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触动,差距上的急切和本领上的恐慌。借鉴其法,剖析经验,以期能寻找到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思路做法。
一是望其景而知差距。二都小镇乡村景观规划有序、连珠成串,旅游道路四通八达;五四村一幢幢农家别墅在山脚层次排开,新颖的度假屋掩映山林;南浔古镇,历史悠悠,天下难寻;蔓塘里天朗气清,农房错落,一路白墙黛瓦,韵味十足。湖州之行,处处水清河畅、水欢鱼跃、花香怡人,构成一幅幅动人画卷,无数次只有在憧憬和梦想中出现的美丽乡村,在这里照进现实,原来振兴后的美丽乡村如此鼓舞人心、令人神往。对比显现差距,虽然近年来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治污、环境治理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城乡发展不均衡、村庄规划无序、乡村旅游知易行难、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唯有看到差距、正视差距,此次湖州之行才不至于走马观花,入眼不入心。
二是闻其声而知民意。踏入湖州,干部群众积极向上、谦逊务实的良好状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究其原因,是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开花,“一村一景”带动周边土地流转、农房出租、民宿旅游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是绿色农业产业蓬勃兴起,特色种养殖、新型现代化农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等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是生态宜居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吸引各地游客集聚游玩,助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加速转换;是政府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最多跑一次”、“科技、流通、金融信贷”为农服务和人才体制改革等为民举措的不断深入。观其本质,是政府顺应民心的为民举措深入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满足。“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唯有顺民心、集民智、纳民意,才能真正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内涵,更加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定力和决心。
三是问其法而知经验。2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先进县,19个3A级景区村庄,89%的市级美丽乡村,56个精品村、19条示范带,这些华丽的数字背后是湖州市在全域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上的不懈努力,很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科学借鉴。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着力建好“大景区”,利用“先天”的优美环境,实施“后天”的精美改造,做足村庄自然资源、文化内涵、产业特色等文章,打造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坚持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坚持发展绿色产业,以乡村旅游为主线,推进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互联网+”高速发展,集中打造了一批竹、白茶、蚕桑、农家乐等专业名村,“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坚持多方协力共建,以“千企结千村”和乡贤为抓手,引导非公企业、乡贤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助联系对接金融机构,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等等,充分发挥了“两新”组织的资源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把现有的经验和做法学好用好,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才能摸索出适合我们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切其脉而知赶超。发展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乡村治则百姓安,湖州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正是这关键一步。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基层干部当有十万火急、时不我待的担当和作为,为仙桃率先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越是底子薄越要奋发有为,越是基础差越要积累沉淀。要拿出一流的精神状态克服三流的区位,倍加付出和努力,坚持谋划好、规划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目前,计划投入资金150万元,聘请广东省广大乡创产业研究院,高标准编制“市民中心、文化体育广场与市民公园为一体的规划与设计”、“老镇区升级改造设计”、“渔泛峰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规划与设计”,坚决不在规划上折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为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要有产业发展的支撑。以富硒土地为名片,培育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招培做大硒莱福、硒旺食品、大圣桃业、农帝桃业等一批绿色企业;以农旅结合为重点,着力打造 “一点一带一圈”旅游线路;以服装资源为优势,全力以赴推进王滩服装产业园建设,确保年底前有20家以上服装企业入驻;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不断提高再生橡胶企业环保标准,不断鼓励聚兴橡胶和九鼎橡胶向汽车内胎拓展,华欣橡胶向屋面防水材料转型。要有生态宜居的底气。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按照“四洗”工作要求,在畜禽污染、秸秆禁烧、河湖长制、清洁工程、全域植绿造绿上久久为功,让天更蓝、水更绿、村更美。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政策在基层整合,尽力争取土地整理、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项目、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尽快使市民之家、市民公园、集贸市场和镇区主次干道升级改造等成为现实,让群众乐享其中。(罗国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