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8日至21日,市委书记胡玖明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湖州市参观考察,学习湖州在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决心,为奋力开创仙桃乡村振兴新局面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湖州行》系列报道。《绿色振兴看德清》为开栏之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位于苏杭之间、天堂正中的浙江省德清县城乡,入眼尽是青绿,整洁不见垃圾,风里带着花香。春风拂过,远山、绿树、碧水、春花,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江南水乡画卷。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德清多年来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敢的行动,依托生态优势,焕活美丽经济,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城乡融合、绿色振兴的发展路径。
美丽风景绘制生态新画卷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从莫干山脚的燎原村看开去,德清的土地上,乡村“焕”新颜,老房子变成怀旧风的“洋家乐”,硬化后的乡间小路干净畅通,村民享受着青山绿水下的生态福利……
追根溯源,德清的美丽乡村画卷成图于生态上的敢为人先,着墨在十多年的摸索治理间。
早在2001年,德清便开展了以农村“五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建设工程,随后又在浙江率先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打出一套环境整治倒逼转型发展的组合拳。
“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多规合一”“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等国家试点为契机,在布局上高起点编制县域总体规划,串点连线成片,把美丽乡村“盆景”变成“风景”。
“一把扫帚扫到底”,创新实施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五统一”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通过小垃圾的大革命,推行四大类垃圾简便分类,实现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到100%。
“一根管子接到底”,率先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对城郊村、平原村和山区村的污水实施分类处理,累计投入4.25亿元,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90%,全县域水质均达Ⅳ类水以上,其中Ⅱ类、Ⅲ类水占比达75%。
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村村普查中,德清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中位列第一,这是对这个江南水乡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最佳佐证。
美丽经济焕活富民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面子”和“里子”都要顾——既要让村庄的环境美起来,还要让村民的口袋富起来,让农村的生活丰富起来。
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培育生态优势的同时,德清县围绕培育“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旅游新业态,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把盎然生机变成百姓生计。
“老房子也能生出金蛋来。”说的是德清县莫干山镇的民宿产业。起源于此的高端民宿“洋家乐”,现在已发展至150余家。2017年,全县“洋家乐”共接待游客49.8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5.8亿元,成为全省优美生态环境转化经济效益的范本。
青山伴秀水,农村变景区,隐藏于山水之间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德清新的名片。德清更是将一些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依托几十家风格迥异的“洋家乐”,打造了一条“环莫干山异国风情观光带”。每到周末,莫干山都会迎来一批“骑行者”,沿着这条风光带,一路风景尽在其中。
绿色产业带活美丽经济,生态优势带来惠民财富。在“洋家乐”民宿业态激活乡村经济的进程中,山里的瓜果、土酒、茶叶都成为客人争抢的绿色好礼,农民增收方式和致富门路也更加丰富。凭借德清这抹绿,不少农民同样赚了个盆满钵溢,
“靠生态吃饭,在风景中赚钱”,成了德清农民致富的新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至昔日宁静的小山村,在乡在土的农民越来越多,村庄散发出新活力。
城乡共荣创享美好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千家万户,最终落脚在群众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
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说,要率先打造美丽德清2.0升级版,就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全力做好中心城区品质化提升、小城镇特色化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化等三篇文章,努力让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经两极分化严重的德清县城和农村,也在建设中逐渐缩小着发展的差距。
如今,德清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德清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需鼠标点点,村民不仅可以在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电子屏发布、寻找信息,还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比价”,城乡二元结构的“开山炮”在德清打破,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
与此同时,“先确权、再户改”的户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农民“留乡”或“进城”的自主选择权,保留农民原有权益,打消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公共服务配置一体均衡,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尝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甘甜滋味。
在“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理念驱使下,德清县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动广大老百姓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进来,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民自觉行动,更接地气更受欢迎。
护佑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德清的实践,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记者 陈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