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快递网点的员工在为一批电商邮件称重发货。
新华社记者 谭 进摄
“双11”、“6·18”等促销节,正成为众多电商和零售平台提升销售成绩的“黄金节日”。国内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额突破7万亿元,年度促销节、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的助推力量。然而,历经多次电商促销之后,消费者已变得成熟,对电商促销也有了新期盼:多些创新,少些“套路”。
技术创新成促销亮点
每年促销节,电商们都会推出各种促销办法吸引消费者,今年“6·18”,科技成为新卖点。
京东宣布启动“6·18”活动时,将全面展现科技能力作为宣传重点。相比前两年的无人机、无人车,今年京东推出了一款无人重型卡车,未来它有望大面积运用于京东物流。苏宁物流也亮相了一款“行龙一号”无人重卡,同时正在布局无人仓、无人机,打造全流程的无人化布局。
随着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加强,线下科技应用成为电商的新博弈点。例如,京东在“6·18”前夕推出增强现实试妆镜等技术,帮助线下实体店提高顾客消费体验。利用这些新技术,消费者拿起一件衣服照镜子时,镜子上会出现这些衣服的相关信息、其他顾客的评价等,还会根据顾客习惯推荐搭配。
当然,补贴券和秒杀促销也是各个电商“保留曲目”。阿里继续推出津贴红包,京东同样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优惠券和秒杀促销。
6月13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1751亿元,相比2016年的51556亿元,同比增长39.17%。其中,电商科技创新成为提升零售业交易规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关键。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不断减少,消费不断升级,纯电商逐渐走向淘汰,而线上线下融合、场景打造成了电商们的新动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吕昊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18”、“双11”等年度促销节期间,各电商平台除了推出新促销玩法来提升交易量,也在不断引入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来改造零售业,对网络零售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促销“套路”令百姓生厌
不过,一些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很多。用券规则让人眼花缭乱,网友吐槽“比奥数还难!”有的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有的先涨价再打折;有的通过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虚抬商品信誉……种种“套路”让消费者对电商促销节的兴趣大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召开“6·18”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经营者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得违背《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违法促销。不过从以往经验看,无论是政府部门召集电商座谈的效果还是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实,实际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电商促销节‘套路’不断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对电商平台经营者无法完全做到有效监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对记者表示,一方面,电商平台经营者面对平台海量商家,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商家有利益关联。也就是说,电商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商家的监管天然带有不彻底、不客观、不中立的性质。
商家和平台应放眼长远
如何确保电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贾路路建议,行政监管机关要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对于违法违规的商家和平台经营者给予及时处罚。社会各界要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平台内商家遵守法律法规。平台和商家自身也应充分认识到违法违规的风险和后果的严重性,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吕昊泽也提醒,电商促销节易催生冲动消费,提前透支消费者消费欲望和需求,致使其减少平日的网购消费频率。
“电商想要健康发展,跨平台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任何平台都不应该逆势而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商家和电商平台应是共生、共享、共赢关系。当前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不断减少,电商平台更应不忘开放合作初衷,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把精力放在改善服务上,靠提升购物体验度来培养消费者黏性,形成平台、商家、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