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
《文化和旅游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
湖北共有13个项目入选!
此次入选的13个湖北传统工艺项目涵盖纺染织绣、雕刻塑造、编织扎制、家具建筑、剪纸刻绘、漆器髹饰等6大类别,涉及省内11个县市。
这些传统工艺都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样的?长江云罗列其中几个项目,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汉绣
汉绣,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受到好评。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红安绣活
“红安绣活”是红安县汉族传统刺绣活动的简称,“红安绣活”是红安地区源远流长的一种汉族民间文化行为。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鼎盛时期(解放后至文革前)红安绣制鞋垫已形成最盛行的风尚。绣花鞋垫成为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积淀着古老的汉文化底蕴,凝结着汉族妇女的智慧巧思。
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起源于阳新的汉族工艺美术。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阳新布贴有着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风格,执着,古朴,野逸。题材传统,色彩浓烈,造型稚拙,构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点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计时空、天上人间、山珍水族皆可溶为一体的构图组合,深得专家们的赞叹。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传统民间艺术。 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这种工艺不同于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麦秆剪贴
麦秆剪贴是传统民间工艺品,又称“麦秸剪贴”。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技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画面。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嵌贴于镜框内,作为欣赏品。
通山木雕
通山木雕是中国民间木雕的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地处鄂东南的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通山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古属“三苗之地”,境内森林密布,盛产樟、杨、梨、枣、梓、椿等木材,为木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雕刻用材取自当地,以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纹理色彩的处理手段构成自己的技艺体系,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
武汉木雕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艺人不断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品。武汉木雕船种类繁多,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土家族最美古建筑——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和重庆辖区内。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远在采集狩猎时代,他们曾筑巢在树上,“树巢居”是为了防潮湿,防野兽。后各兄弟民族的建筑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了今天的转角吊脚楼,形成了溪州土家族的建筑风格。湖北吊脚楼以咸丰县最为典型,大多是飞檐翘角,回廊吊柱。
孝感雕花剪纸技艺
孝感雕花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剪纸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孝感雕花剪纸融合了南北艺术之长,既有北方粗犷苍劲的风格,又有南方玲珑细腻的特点。它出自劳动人民之手,表达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以物比兴,以形传神,突出时代风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老河口木版年画绘制技艺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诞生于湖北襄樊市所辖老河口。老河口木版年画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题材广泛,表现质朴、原始,有着强烈的民族原生态气质。
荆州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一种民间漆器髹饰传统技艺。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极高水平。许多文物考古专家都以为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事实上,2000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沙地区不断传承;近40年来,荆州地区楚墓中漆器陆续出土,到现在已超过五千余件,人们惊讶地发现,出土文物中二千多年以前的“捧盒”、“茶盘”、“茶食盒”等,居然与建国初期本地人生活所用的物件完全一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