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相通、渠相连,村前有水、水倚田园,这里有素颜质朴的自然风光,有水清岸绿的田园美景,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悠悠乡愁。
五·一前夕,记者来到西流河镇茭排村,感受这个村庄的巨变。
茭排村两面环水,“沪渝”“孝仙嘉”穿村而过,沔州大道比邻而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尴尬的是,地理优势与发展优势之间却是咫尺天涯。如何求突破、促转化?茭排人在思索。
去年,茭排村被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镇仅此一家,这可是村庄的荣光和难得的机遇。”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元说。
“天蓝、山青、水绿、地净”是美丽乡村应有之义。在茭排村,公路渠、老湾渠就是全村的“脸面”。曾几何时,茭排村水系发达,流水潺潺,大河小溪交错纵横,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生态的水乡记忆,被茭排人默默珍藏。可是,无休止的私搭乱建、乱围乱种、乱堆乱放,让两条“母亲渠”逐渐失去她那秀美的容貌。
无休止的伤害令村民痛心,同时也让人反思。
“我们要让河水清起来,动起来。”2017年起,村“两委”投入600万元资金,打响了一场从面子美到“里子”美的美丽之战。
行驶在宽敞、整洁的通村公路,只见两侧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路灯林立。公路渠清澈见底,碧波荡漾。
“这条道路加宽了2米,看起来是不是很气派?可是建设阻力你真想象不到。”李忠元指着眼前的通村公路说。
通村公路全长2.5公里,沿线占道厕所80多座、房屋30多间、电杆若干。村民彭会武的碾米厂被列入拆迁范围。起初,他情绪很大:“拆了,我生意怎么做?”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面对面、点对点讲政策、说道理,让群众顾大局、看长远、算大账。
老湾渠整治难度也不小。过去,村民或占水养鱼或围垦种地,导致河渠四分五裂,沦为一潭死水。现在要推坝畅渠,村民肯依吗?
关键时刻,党员发挥起先锋模范作用。
“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举双手赞成,绝不拖后退。”姚铁平是无职党员,得知鱼池要上交,他一方面耐心做通家人工作,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拆围,还渠清如许。
记者在六组看到,老湾渠里麻鸭嬉戏,坡岸杨柳依依,勾起浓浓乡愁。“征迁工作是一场硬仗,没有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是打不赢这场战役的。”李忠元感慨颇多。
做好水文章的同时,茭排村加紧植绿铺绿,让绿满村庄。废塘里、空地上、房前屋后、高速匝道通通被纳入绿化范围。
香樟树、红叶石楠、西湖垂柳争奇斗艳,女贞林、桂花林、紫薇林相映成趣,一林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格局正在形成。
据统计,去年10月至今,全村共植树造林近一万株。与此同时,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聘请2名管理员,巧借市场之手,确保存活率。目前,树木存活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村庄的美丽蜕变,悄然改变着村民的心态。“过去是‘要我建’引导群众走,现在是‘我要建’群众推着走。”李忠元说,下一步,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尽可能保持原始风貌,让村庄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记者 邓一凡 陈丹、图 晴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