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沔城镇七红村。
和煦春风伴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公路旁,七里潭穿村而过,人工铺就的碎石路蜿蜒在树荫之中。凉亭、木椅、石磙、瓷罐等元素巧妙点缀,让村庄增添一番古朴韵味。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48岁的精准扶贫户王树云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转个两三回。
因为,眼前的美景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2016年底,七红村被纳入全省20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镇政府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村庄进行规划,成立建设指挥部,以七红村高家桥示范片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以蔬菜种植闻名的镇郊村,一下子就“醒”了:路加宽了,沟渠通了,路灯亮了,小游园建起来了,村里人气旺起来了。
可是,进入五、八组七里潭整治环节,却因两口鱼池卡了壳。
村党支部副书记向世水介绍,过去,村里为增加集体收入,将七里潭租赁给本村2户人家养鱼。眼下,两份合同都没到期。
他的表侄子王树云就是其中一名承包人。2011年,王树云与村里签了10年租赁合同,在七里潭围坝养起“四大家鱼”。
年轻时的王树云并不穷,种大田,挖莲藕,靠一双勤劳的手,供儿女读书。不成想,鱼池承包2年不到,就出了事。
为避让迎面而来的面包车,他连人带摩托车撞上大树,摔断脊椎骨。在武汉同济医院躺了20多天,花了10多万元。家人拿出所有积蓄,借遍亲朋好友,才凑够医药费。
王树云最终是站起来了,这个家却因此陷入贫困行列。
脊椎骨损伤,导致他的四肢逐渐萎缩,基本丧失劳动力。2015年,王树云一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
当初,听说村里要收回鱼池,王树云内心是拒绝的:儿子才读大一,每年一万多块学费从哪来?
“去年底,草鱼行情好得很,一斤卖到7块5。鱼池一上交,收入就没了。”向世水当然明白他的难处,毕竟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好受,更何况他们家本来就困难。但为了村庄长远发展,他必须扮演好“说客”的角色。
两次登门做工作,王树云心里那块坚冰慢慢融化:家里有9多亩地在种;儿子上大学,国家给生活补贴;爱人在镇上的工厂上班;自己有低保……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春节一过完,王树云就开始干塘起鱼。乡亲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过来帮忙。抽水,插网,起鱼,称重,忙得不亦乐乎。另一名承包人高彩章也爽快地在终止合同上签字。
3月底,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七里潭上一座座挡水坝被拆除,一个个污水入口被堵住。
引入青兰渠和柴河水,连通护城河,昔日的一潭死水清起来,唱起来。
“村里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对王树云作出的牺牲,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富告诉记者,已分别给予2名承包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