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裁出绿云飞——记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修剪队队长张泽平

晒得黝黑的脸庞,昭示风吹雨淋的艰辛;结满老茧的双手,写着岁月的沧桑;2万多株树木的修剪,每天500多里的行程,三十年来风雨不辍,加起来可绕地球60多圈。

水边、路旁、空中……只要有树木和花草的地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就是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修剪队队长,今年53岁的张泽平。是他,用一双巧手裁出漫天绿云,“剪”出锦绣仙桃。

他的家里,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数一数,100多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载着每天的“修剪日志”,记录着“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31年前,张泽平走出校园,初出茅庐的他对园林绿化管理一窍不通,只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说,“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能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虽非科班出身,学习劲头可不比别人差。白天,跟着师傅学修剪,晚上,回到家里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买过的园林绿化管理的书籍少说有近百本。花卉学、苗木栽植与管理、苗木修剪与造型等,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营养,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业务熟稔的“行家里手”。

树木千姿百态,如何让它呈现美感?张泽平的秘诀是,“胆大心细不赶急,心中装有一幅画。”每次修剪之前,他先观察树木长势、枝叶密度,在心里为树木“画像”,然后剪去多余的枝叶,为树木造型美容。

说起修剪技巧,张泽平如数家珍,“落叶树如法桐,要控制高度,剪去内膛枝、下垂枝、重叠枝、病虫枝,以主干为中心,呈现心形、伞形;水杉按照本来形状宝塔形修剪;常绿乔木如樟树,树冠较大,要留骨架,不影响外形;花灌木则以球形为主。”

手艺不仅要精,更要巧。一根3厘米粗的枝条,别人可能十分费劲。张泽平有秘笈,“不要硬剪。剪的时候,用左手轻压枝条,咔嚓一声就断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泽平常常在凌晨酝酿完善即将进行的修剪工作中的各项细节,白天以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开展新一天的修剪,晚上在家里总结修剪工作日志。每年整理工作日志300多篇,填写“周报表”、“周小结”、“周安排”54期,160多份,一年300多天从未中断。

去年,我市遭遇极端冰冻雨雪天气。一夜之间,城区树木变成“冻树”,结冰的枝条纷纷折断,掉落地面,影响行人安全。那一夜,北风呼啸,张泽平没有休息,连夜带着修剪队员上路,一株株地检查修剪,消除安全隐患。仙桃大道樟树居多,枝条长,冰雪多,难度大,张泽平好几次差点被枝条砸中。他们连夜奋战,修剪整理了300株结冰树木,用双手开辟出“安全行道”,赢得市民一致称赞。

30年来,从水面到地面到高空,总能看到张泽平的身影。仙下河、汪州河两岸拆建、绿化、养护;原建设公司园中园所有盆景的造型与管养;复州大道雪松栽植时的深夜到苗施工;汉江路行道树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光下的抢栽;原318国道花坛苗木连续一个月的整夜抗旱浇水;原汉江路2公里长花坛内,沿边四周绿篱的修剪定型……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早出星未落,晚归月挂起,皮肤黑黝黝,肌肉结实实,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黄牛”。

2017年全年抢险修剪工作中,张泽平率队参加抢险修剪50多次,修剪排除隐患苗木250多株(处)。

吃得了苦,更追求细节完美,凡事精益求精,是他的特色。这段时间,他和队员们负责五乐台景区的园林管理工作。从郭兴口闸到丝宝桥,12里长的路面,两边栽满樟树、樱花、红叶石兰等,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1200余棵,需在一个星期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修建质量,张泽平绝不打折扣。一株树木,他仔细修剪,毫不马虎。同事笑他,认真程度如同绣花。如果某些部位没有修剪到位,他宁可加班加点,也不留瑕疵。

有人说,“不就是修修枝条剪剪叶子,干嘛那么认真?”张泽平这样回答,“修枝剪叶,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技巧,就像一个零部件一样,一定要精心打磨,才能剪出彩,剪出树木的‘精气神’。”

简单的话语里,蕴涵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记者 许立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