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重返百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6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97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67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84位。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48亿元,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9亿元,增长8%;税收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继续保持较高质量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推进。制定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行动方案,成为全省示范。“一块布”“一粒米”“一条鱼”的故事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盘活处置困难企业40多家,降低企业成本4.5亿元,房地产去化周期降至6个月,“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方兴未艾,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45万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投融资、综合行政执法等一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功举办“沔阳智造”上海高峰论坛,恒天嘉华、神雾科技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8家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全市税收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一批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旅游业呈跨越发展态势,开工建设项目19个,旅游收入增幅超过20%。
——城市格局显著提升。武汉-仙桃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汉江仙桃港开港通航,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即将试运行,沪渝高速排湖互通建成通车。500千伏仙桃变电站、华润仙桃电厂加快建设。全省县市第一家保税物流中心竣工验收。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蓬勃开展,“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投入运行。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9%。落实市、镇、村三级河湖长1667人,实现河流巡查管护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启动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中央环保组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17个重点贫困村、2.1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170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新一水厂并网试运行,第四水厂投入运营,惠及8个镇(场)50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8993元、16699元,均增长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扩投资增后劲。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预计全年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增长16%,增幅继续领跑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1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7%。入库PPP项目7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汉江综合整治、南部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获评全省PPP项目建设示范市。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9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逆势升温。全市新签约引进项目1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个,引进香港波顿香精香料、东方日升、精美汽车、百合医疗、日本JCU、台湾惠亚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举办2017小米手机核心供应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大批知名客商齐聚仙桃,仙桃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沔商总会第三次会长会议成功召开,一大批沔商回乡投资兴业。项目建设提质加速。全市新开工项目129个,竣工项目61个。六丰铝轮毂、精美汽车、天瑞环保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中骏森驰、荣成环保、富士和四期、健鼎二期等一批项目投产发力。
二是壮产业强支撑。工业底盘更加坚实。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260亿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8%。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9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其中,食品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休闲健康食品,转型升级迈入快车道。非织造布产业提档升级,恒天嘉华高端制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发塑料等标杆企业引领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汽车零部件产业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摩擦一号全面投产,中骏森驰、富士和等企业新上智能生产线,产能持续提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毛嘴正着力打造“中国女裤之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升级,产值增幅超过20%,新蓝天新上10万吨硅烷密封胶项目,中星电子30万吨四氯化钛、绿色家园50万吨环氧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新的支撑。生态旅游多点开花。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业迎来发展大好时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发展电商企业500多家、网店3000多家,电商孵化园、创业园入驻企业22家,首批30家跨境电商企业上线运营。新增商贸限上企业22家,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12%。
三是稳农业固基础。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继续壮大富硒农产品“四三二一”规模,一批富硒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板块持续壮大。新增名特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再次荣获“中国黄鳝之都”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新认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7家。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大力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光伏”等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产值继续保持全省县域领先,阿尔迪有机生态园、京久庄园、农圣沉湖生态农庄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镇级电商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85个,建成农业光伏电站41个。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大垸子泵站成功获批,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
四是美城乡促一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引进省联投共建江汉水城,完成汉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和拆迁评估,一批城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智慧仙桃建设迈出新步伐,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潜力城市奖和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城市颜值不断刷新。高标准建成沔州大道,完成大洪公园、前通河公园建设,新建城乡小游园100个,新增城市绿地120万平方米。投资1亿多元,推进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单位楼宇全域亮化。维修破损路面6万平方米,完成管网疏淤169公里,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乡设施加快升级。扩容提质2座城区污水处理厂,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12个镇区、238个村环卫保洁实现市场化运作,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三排公路、通港公路等一批城乡道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5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334公里。城镇创建卓有成效。彭场获评全国特色小镇,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初具雏形。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动全域植绿,植树350万株、造林5.3万亩,建成森林村庄60个。
五是抓改革添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全市“一次办好”事项达到94项。市民之家建成投用,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放宽市场准入,新增市场主体2万多户,增长23.7%。“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强。创新财税金融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2.7亿元,财政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新增信贷投放47.8亿元,增长21.5%;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驻仙金融机构实现升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稳妥实施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1亿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市流转土地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组建市国资委,城投公司转型、彭场镇“四试合一”加快实施。继续深化“大通关”改革。落实电子口岸和一体化通关政策,企业通关更加便利。外贸出口回升向好,预计完成46.6亿元,增长8%。
六是惠民生保稳定。保障网更加密实。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跨省异地就医实现联网结算,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特殊群体保障等全方位提标扩面。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6784套,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9个,完成45个农村社区标准化改造,创建城市示范社区10个,高标准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3个。新增公交线路1条,新建电子公交站牌50座,投入共享单车2万余辆。政府“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幼儿学位2000个。南城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工程完工,仙桃八中整体搬迁,沔州小学分校、杨显东学校建成投用,“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积极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基本生育实行免费服务。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文艺活动亮点纷呈。李小双运动城建成运营,市九运会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稳定基础牢固。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化解了房地产领域等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严守食品药品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力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开展“反诈禁毒除霸”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崛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水乡田园城市建设新步伐!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环境质量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等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振兴。实施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推动沔阳制造向沔阳创造转变,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促食品、非织造布、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发挥健鼎电子、新蓝天、中星电子、绿色家园、天合光能等行业领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和支撑力,形成多点多元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途径,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五十亿、十亿量级的企业梯队,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强支撑。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动保税物流园、小米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再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江汉平原物流综合枢纽。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开展技术装备升级行动。支持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恒天嘉华、新发塑料、健鼎电子、康舒科技、旺旺食品、真巧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扩规步伐,鼓励富士和、中骏森驰、精美汽车、法国百炼等企业引进全智能化设备,推进“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化生产,提高企业产出效益,擦亮“沔阳智造”名片。开展产品创新供给行动。建立健全企业产品研发体系,支持顾大嫂食品、泡吧食品、舒邦药业、金龙药业等企业大力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规模。开展质量品牌创建行动。坚持质量强市战略,发扬“工匠精神”,创建更多自主品牌和著名商标,打造“单项冠军”,培育“百年老店”。
创优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开展降成本行动,严格落实降成本21条,采取扩大直接交易电量、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更多企业减负增效。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新增信贷投放40亿元以上,真正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服务地方发展。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10家。继续深化联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用地、用工等要素配给质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企业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计划,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新增“小进规”企业40家以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让全社会创业创富的激情充分释放。
(二)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扩大优质投资增量。发挥项目投资“定海神针”作用,扩大高质量、高效益投资。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武汉、长三角、珠三角、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着力招引央企国企、国内外500强、小米核心供应商等龙头企业和项目。实施沔商回归工程和台商集聚工程,吸引更多在外沔商回乡投资兴业,进一步巩固台商投资密集区地位。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围绕脱贫攻坚、水利设施、乡镇污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实体经济振兴等领域,策划推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力争新入库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武汉-仙桃城际铁路、华润仙桃电厂、江汉水城、汉江综合整治、南部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服务、跟踪督办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和建成投产率,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0亿元。
加快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把布局长埫口、建设高新区作为“一号工程”,高起点规划东部新城,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按下产业东进“快捷键”,开辟经济发展新战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新区产业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突出高新区产业发展先行区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实现国家高新区位次前移。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平台作用,高标准建设创新孵化园,培育市级创业孵化机构10家以上,着力创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创造的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江汉平原外向型经济支点城市。鼓励外贸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推动仙桃保税物流中心招商运营,提升汉江仙桃港综合服务水平,争取仙桃口岸纳入国家开放口岸规划。全力推动仙桃与武汉在产业承接、园区共建、商贸物流、资本市场、休闲旅游等领域深度对接,争取全面融入武汉有新的更大突破。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镇
建设绿色宜居的翡翠城市。秉承人本化、后现代、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生态优良、环境怡人、生活舒适的新型城市。调整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完成海绵城市、高铁小镇、交通综合枢纽等专项规划。加快城市“东拓西延南进”步伐,实施沔州大道西延、东城大道东延、318国道东段改扩建、和平路南延、袁市路北延、黄荆大桥拓宽、龙昌大桥、化五路大桥等路桥工程,让城市格局更加舒展。坚持地上与地下统筹,完成南城新区首期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解决城市“马路拉链”问题。注重路面水面结合,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老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确保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做好孝仙嘉高速仙桃东、仙桃北等城市出入口景观设计,高品质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花化、彩化水平,让城市流光溢彩、市民尽享美好生活。
建设智慧文明的现代城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和智慧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着力建设数字仙桃。加快推进“1+2+5+X”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创新体验中心、市民“一卡通”建成和投入使用。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空间整洁有序。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人好事评选、志愿者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之花开遍仙桃大地。
建设全域皆景的秀美城市。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开发“一江两沔三湖四带”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沙湖国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综合旅游休闲体。支持鄂旅投加快建设沔阳小镇,彰显沔阳情怀、展现水乡特色。加快排湖五乐台二期、赵西垸梦里水乡二期建设,建成亚特兰蒂斯水乐园、龙舟公园、排湖游客中心。整合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加快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新的旅游目的地,使仙桃成为令人向往的秀美水乡。
建设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镇。按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要求,鼓励各地打造功能完整、经济活跃、各具风情的特色城镇。支持彭场建设“湖北第一镇”,三伏潭建设“富硒小镇”,毛嘴打造“中国女裤之都”,沔城建设“文旅小镇”,剅河打造“桃花小镇”,杨林尾建设“光伏小镇”,排湖、沙湖打造旅游名镇(区)。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镇延伸,实现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大力推进交通一体化,实施321省道仙彭段、沙湖互通至周帮段、沔排公路、剅排公路、胡郭公路等一批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构建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大力推进保洁一体化,实现市域“一把扫帚扫到底”。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一体化,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大力推进供水一体化,让全市人民都吃上干净的汉江水。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三产融合”提质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继续壮大优质粮油、名特水产、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加强富硒品牌创建,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20万亩。咬定“千亿农产品加工大市”目标不放松,扶持发展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延伸做长农产品精深加工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电商农业,新增电子商务网点100个,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网流通。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道路桥梁、涵闸泵站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突出抓好大垸子泵站、泽口灌区续建配套、时北河综合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疏挖沟渠2100公里,打通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三乡工程”壮主体。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打亲情乡情牌,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办实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快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确保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200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优惠政策、服务力量等各类资源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提高农村造血功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幸福更有盼头。
加快“三型转变”美乡村。与国开行开展示范合作,推进美丽乡村向精致型、景点型、文化型转变。按照“村绿村洁、民富民和”的要求,加快推进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精致型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打造彭场牛鼻岛、三伏潭栗林嘴、排湖密塘渔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为乡村添彩。加强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开展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民间文艺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乡土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留住乡村记忆。
(五)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全域推进污染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争畜禽养殖零排放、零污染。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示范样板。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行动,确保整改事项件件落地见效。严格落实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实施负面清单和准入制度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汉江仙桃段、通顺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力争全市主要干流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开展全域截污治污,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管理,确保污水无直排。加强河道日常保洁,做到巡查管护常态化。实施“185”城市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推进城乡水系全域化畅通、综合性整治、景观式改造。积极开展退田还湖、退渔还湖,推进十全湖、排湖、沙湖等重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治理,让一河清水永续。
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开展“绿满仙桃”行动,实施农田林网、镇村通道、人居庭院、河湖沿岸绿化美化,扩展绿化空间,提升绿化品质,植树300万株,造林5万亩。加快沔东湿地公园、沔州森林公园、高新区公园和城区小游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做好仙西、仙长、仙洪、仙胡线道路绿化,着力打造城市绿色风景线。以建设永久性森林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让群众共享绿色“森”呼吸。
(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力精准脱贫。突出产业扶贫,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门路。加强健康扶贫,提高贫困对象医疗报销比例,落实特困户慈善基金医疗救助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着力消除精神贫困。加大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驻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形成强大扶贫合力。决不降低标准,确保脱贫质量,坚决完成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13173人脱贫的年度任务。
加强社会保障。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做好各类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和扩面提标,持续推动“五险”扩面,实施全省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量化调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政策,把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兜得更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着力缓解“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充实城乡教育队伍。加大对有偿家教打击力度,规范教学秩序。深入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培养改革试点,支持中高职学校发展。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健康仙桃大提质。加快文化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建设,建成100个村级文化广场,推进文化小康进程。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环排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中国·排湖国际龙舟大赛、“仙马”大赛等体育赛事,让市民尽享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和社区治理,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持续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创建城市达标社区29个。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天网工程”,推进“反诈禁毒除霸”专项整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深化“律师进村、法律惠民”工作,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联动,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快网上信访平台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完善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公共卫生、消防、危化品等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护网”。
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明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1)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资助贫困生1万名,发放助学金2500万元以上。(2)完成棚户区改造3848套,改造农村危房800户。(3)完成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全域污水处理。(4)完成新一水厂54公里配水管网建设,新建和改造加压站9座,实现全域供汉江水。(5)完成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6)实施“智慧停车”项目,新增停车位3000个,缓解停车难问题。(7)改造升级通村公路300公里,完成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500公里。(8)建成社区体育公园30个。(9)推进“厕所革命”,新增A级厕所100座。(10)新改扩建农村福利院3所,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共50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