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门前,等待装货的大型运输车排成了一条长龙。“第三期年产10万吨交联剂、偶联剂项目虽提前2个月投产,可订单还是做不完。”董事长冯才虎说。
作为全国最大的硅原料生产基地,这样的盛况,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内每天上演。
从年产值不到50万元的小作坊,到国内最大专业有机硅硅烷生产企业,新蓝天始终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牵手国内外知名院校,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
在新蓝天,一瓶看似普通的透明液体,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却是巨大的。今年4月,这种硅烷偶联剂新产品的问世,一举打破了日本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每吨卖到了60万元,比日本国内价格便宜40%,销售额超过3亿元。目前,公司旗下的硅烷交联剂、偶联剂等主打产品,已经应用到“国之重器”上。
“新蓝天连续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0%,是细分领域当仁不让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西流河镇分管工业副镇长李军说。
在新材料产业园区,新蓝天的成功不是孤例。如今,衡量一家企业成功的标准,已不再单纯地看规模大小和财富积累程度,而是看其在各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在硅溶胶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惠和,北金伟”。年产量6万吨、产值过亿元的金伟,就在短短几年间,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湖北金伟新材料公司的快速成长是在其入驻新材料产业园以后。此前,公司主要生产中低端、附加值低的硅溶胶产品,是国内精密铸造企业的供应商。随着钢铁产业调整、洗牌,公司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改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每年用于技改方面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
正是对科技创新的坚持,金伟公司产品开始应用于电子、陶瓷、珠宝、涂料、石油催化剂等行业,是三江航天公司等高端产业链的重要涂料供应商之一。
“以前靠业务员跑销路,现在的产品完全不愁销。”董事长肖金洲尝到技改甜头,其高端产品价格最高卖到5万元/吨,价格比普通产品翻了20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土耳其等国家。
此外,园区正和、裕隆等硅原料生产企业也在加快成长,逐步提高贡献率。裕隆年产销硅溶胶3万吨,占硅溶胶市场份额20%;正和公司硅溶胶产量预计可突破2200吨。眼下,各硅原料生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从传统制造走向中、高端制造,从单打独斗到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在实现化工到新材料华丽转身之时,它们也加速园区“硅”模提质增效,产业园硅原料企业集群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市、镇两级政府也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鼓励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以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等给予重奖。
“我们将进一步支持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隐形冠军,把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国内当之无愧的硅原料生产基地。”西流河镇党委书记杨俊武表示。(记者邓一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