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发展在胡场

  “卢磊,今天你的葡萄园开园,你这以后就是老板了,不错不错呀!”郧仙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杨平调侃到。“我就是一种葡萄的,哪里什么老板。”葡萄园老板卢磊腼腆的笑着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胡场镇四号村的葡萄园,还没走进葡萄棚,就听见里面传来阵阵笑声。四号村是胡场镇的移民村,为了让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市移民局积极引导大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四号村移民点已成立2个农业合作社、1个农机合作社,发展大棚果蔬206亩,占移民耕地78%;17户移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占移民总户数的44%。  

  杨平是2010年因南水北调移民搬迁过来的。背井离乡,一起移民过来的老乡最初都不太适应。为了让移民老乡的生活过的更好,杨平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2013年,他带移民老乡前往各个地方考察特色种植项目,最终决定搞个合作社种植大棚葡萄。

  那几年,种植大棚葡萄的还比较少,行情好,销路也不错。多数移民都认为,即使有少数地方种植,只要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就是一条有“钱”景的产业。

   说干就干,杨平带头种起了大棚葡萄。但是建设大棚,需要资金。钱从何来?好在有政府支持,移民享受到了好政策,“建一个标准大棚,移民政策给予一定补贴,市移民局还不定期的给我们培训,邀请专业农技人员到棚里来现场指导,松土、除草、施肥、杀虫等每个环节,技术员都亲自示范,手把手的指导,让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第一年下来,移民老乡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于是,越来越多加入到大棚葡萄种植的行列。卢磊就是其中一个,90年出生的卢磊留着一头短发、瘦小的个头,身上一件有些泛白的衬衫,脚上一双沾着泥土杂草的皮鞋。一身朴素的装扮,却透着干练和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

  “看着老乡们都赚钱了,我也就加入进来了。”卢磊笑着说。“销售方面,我们一边开辟市民采摘体验区,另一边,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现在什么都是互联网+,我们也要跟紧潮流啊。还有移民局帮我们协调的定供货协议,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随着对四号村的基础建设的完善,现在大棚里的葡萄也进入了盛果期,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作者:仙桃网记者 胡肖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