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改革强军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冯琦 编制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改革强军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梅常伟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观众如潮。
在“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展区,由一面巨大军旗引领,按作战编组展出的数十型、逾百件武器装备模型成为瞩目焦点。透过这个缩影,人民军队在党的强军思想引领下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激荡人心。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既“强大脑”又“壮筋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9月上旬,一则“‘暴风雨’对决‘草原狼’”的消息,拉开“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演练红蓝对抗的战幕。
新机构、新编成,新形象、新战力。作为练兵备战大潮奔涌中的一朵浪花,这场陆军重塑重组后首次组织的合成旅基地化训练,充分展示了改革强军焕发出的磅礴力量。
“跨越-2016·朱日和A”演习进入实兵对抗阵地进攻战,这是红蓝双方首场对抗中红军步兵和坦克协同(2016年7月19日摄)。新华社发(王佳寅 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不改革不行,改慢了也不行;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2015年11月24日,一个瑞雪初霁的冬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发出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年后的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迎来伟大跨越——
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划设5大战区,完成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工作,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初步构建起“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抓建设、谋打仗的“大脑”更加强大。
优化军兵种比例,大幅精减非战斗机构人员,在总员额减少30万的同时,作战部队员额不降反增,战略预警、远程打击、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筋骨”愈发强健。
在东部战区参与组织的联合立体登陆演习中,海空军力量运用明显加重,新型作战力量渐成主角;中部战区筹划演习,一支老牌精锐部队罕见未受重用,反倒是新转隶的航空兵某部担任主力,发起远程突击……
锐意面向未来,再造精兵劲旅。变革中的人民军队,必将勇立时代潮头,向新的更大胜利挥师疾进。
既“除痼疾”又“增活力”,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闽西古田,人民军队铸魂定型的地方,时隔85年再次见证了这支军队的涅槃重生。
2014年金秋时节,习主席亲率400余名高级干部走进古田,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辟概括“11个坚持”的优良传统,尖锐指出10个方面突出问题,鲜明强调“四个牢固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深刻阐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鲜明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民军队从古田重整行装再出发。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从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到深入开展组织清理、思想清理;从大力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到突出整治重点领域行业风气……人民军队的政治生态焕然一新,一系列治根本、管长远的改革举措同步密集推出,落地见效。
组建新的军委纪委、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全部实行派驻审计,巡视和审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铲除腐败问题和不良风气滋生的土壤;出台《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等法规制度,治官治权、管钱管物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成立全军干部考评委员会,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权威性,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化解……革除沉疴流弊,万千营盘正气充盈。
组织修订《军官法》,推进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论证推进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试点;修订文职人员条例,推进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改革,深化军费管理、军人工资、住房制度、医疗保障等改革;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首次组织评授“八一勋章”……激活发展动力,全军将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破立并举、标本兼治,全军新风正气持续上扬,广大官兵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好了,机会更多了,舞台更大了,动力更足了。
既“补短板”又“强优势”,锻造面向未来的胜战之师
今年国庆节前,国防部发布消息:歼—20飞机已列装部队,试验试飞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中国创造,大国重器。以歼—20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成为改革大潮中人民军队的闪亮名片。
在广东珠海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航展的歼-20飞机进行飞行展示(2016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这轮改革中,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全新亮相,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军民融合发展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创新、前瞻谋划成为人民军队加速向现代化奔跑的新助力。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应运而生。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指明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军队要如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
——高新武器装备竞相涌现。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和优化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在陆战沙场,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新型陆战装备加速列装;在广阔空天,空军主力战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歼—20、运—20领衔的“20”时代;在万里海疆,海军主力战舰以“下饺子”的速度更新换代;在深山密林,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惊艳全球。
——军民融合凝聚强大合力。军地双方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环顾全国,一座座军民融合产业园拔地而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空气动力等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累累硕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域同步大放异彩。
短板不断补齐,优势持续加强。曾经只能靠“小米加步枪”打击“武装到牙齿”敌人的人民军队,今天凭借改革创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三军将士矢志改革强军勠力岗位建功
缘于改革,年过半百的空军特级飞行员李浩从飞战斗机改飞无人机,开始了一段崭新的航程。“没有作战体系的重塑,我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新质战斗力团队,这是最幸运的事。”他说。
同样缘于改革,年轻的飞行员汤海宁飞上了最先进的歼—20战机。“改革换装让我和战友走上了未来空战的最前沿,这是最幸福的事。”他说。
放眼全军和武警部队,像李浩、汤海宁一样热切拥抱改革、坚定投身改革,奋力实现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
火箭军在戈壁训练场组织实战化训练,进行实弹发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杰 摄)
这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既要“转身子”,更要“换脑子”。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主动开展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开始了改革征程上的“二次创新”。
新体制催生新观念。全军团以上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军委机关各部门加紧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各战区从“形联”走向“神联”,联合作战值班、联合作战推演成为常态……
新体制呼唤新担当。各部队坚持以开展实战化训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行动支持改革,涌现出海军某潜艇基地、火箭军某导弹旅等先进单位和“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抗洪勇士刘景泰、维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杨树朋等一批为国为民慷慨捐躯的英雄,彰显了当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新体制展现新形象。随着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涉外军事行动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他们纵横在中外联演联训联赛舞台,冲锋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现场,战斗在护航、撤侨、维和一线,展现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改革正在路上,改革未有穷期。走过90年风雨征程的人民军队,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