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俯瞰。 资料图片
报警追查失窃的电动车,武汉市民徐红霞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
今年初,她在一家理发店理发,电动车被盗,立即到派出所报案。民警到现场查看视频监控,获取嫌疑人体貌特征,了解到嫌疑人可能藏身之处。
“请尽快抓捕。”次日,徐红霞再次到派出所催促,结果却让她很无语,“没想到接待人员说,警察都出警了,没有车子,也没有人了。”
徐红霞的失落,不少人感同身受。随着作风建设螺丝越拧越紧,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明显少了,“吃拿卡要”明显少了,但“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的问题多了。
2016年,武汉市民意调查显示,对所接触的党员干部,认为存在消极怠工、“为官不为”现象的受访者比例,较上年上升7个百分点。同年,全市发现并处理不作为等庸懒散问题人数,也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武汉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这是新一届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大会。会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痛批一些干部存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等问题,斥之为“新衙门作风”。
徐红霞没想到,自己的小案子随即“风云突变”:她报案后碰“软钉子”的遭遇被电视曝光了,不久嫌疑人被抓到,时任派出所所长被免职,全市“万名警察进社区聚力破小案”专项行动开始了。
徐红霞更没想到,整治“新衙门作风”,武汉动真碰硬,揭短亮丑……
祛“冷漠症”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
花了20多天,跑了20多趟,才办完所有材料。说起申请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的经历,家住武汉洪山区南湖社区的75岁老人黄菊兰直言“跑断腿”。
最折腾人的,是一纸“独居证明”。到社区却遭拒绝,不得已找熟人才开出,不料因少写“系独居”三字,还得重开……
不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把作风顽疾当回事,一些干部的“冷漠症”寒了群众的心。整治“新衙门作风”,首当其冲是治“冷漠症”。武汉态度坚决: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
不作为就曝光
黄菊兰老人遭遇的烦心事,是7月17日曝光的,就在武汉电视问政现场。
电视问政,武汉是先行者,至今已开展8年,早已成为治庸风暴中的“重头戏”。
场景一如既往:一排各区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当考生,市民、主持人当考官,现场抛出曝光问题的短片,火药味十足的“辣言辣语”把这些一把手们问得“如坐针毡”“下不了台”。
这是问政现场直播的一幕——
先是短片回放: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挤满办理交易过户的市民,而旁边的一家副食店,写明代办交易过户手续。店主声称,交1000元钱就可以马上过户,“我做12年,专门做这一项业务……你不管那么多,谈多了就不好,懂了没?”
在现场,有政协委员提问:有句网络热词叫“你懂的”,刚刚看了短片,我似懂非懂,请问一下王书记你懂了吗?
江岸区委书记王炜回应:这个看来是中介代办收费招揽生意,通过特殊渠道办理过户。这确实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监管不够严格,在这里深表歉意……
问政风格依旧泼辣——“不要担心曝光问题,只怕曝光得不够”,然而作为一年一度“期中考”的电视问政,却少了往昔“万人空巷”的轰动。这是为何?
“以往开展治庸问责,主要采取年初承诺、年中督查暗访,半年、年底电视问政,对曝光问题问责追责方式进行,是以电视问政为核心的一个‘线’的流程。今年整治‘新衙门作风’则是多措并举,打的是‘组合拳’。”武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曙说。
电视问政常态化,即是“组合拳”的一招。如今,每个工作日,武汉聚焦一个作风方面的具体问题,在电视上曝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同步开辟专栏。电视问政周周有,看热闹的戏剧效应下降了,立竿见影的监督效应则在增加。
徐红霞反映的小案子难破问题,就是3月中旬在电视问政栏目中曝光的。武汉警方立查立改,从3月起至12月底,“万名警察进社区聚力破小案”专项行动在全市展开。上半年,全市入户盗窃、扒窃、盗窃机动车、盗窃电动车等重点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7.4%、16.8%、14.2%、12.4%。
一键加速“民呼我应”
“现在正是大学生毕业到单位入职的高峰期,今年5月武汉市又出台了户籍新政,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回答很多问题。”7月25日,和往常一样,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陈海燕手机“滴滴”直响。她已养成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和晚上入睡前最后一件事,就是打开“海燕直通车”微信群,阅读、回复群里各种咨询。
这个工作室是今年3月成立的,5位民警将辖区40多家单位的人事部门同志拉进“海燕直通车”微信群,公开陈海燕个人手机号当热线,随时解答政策问题,并将进企业“上门送户口”从“特事特办”变成了常态。
不久前,“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的一条留言,让“海燕直通车”名声大噪。
留言者叫王欣,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护士。5月出台的武汉落户新政让王欣大喜过望——未满30岁的大专学历者也可以落户了!可失望接踵而至:耗时一个来月,跑了10多趟,落户还没办成。眼看7月就要年满30岁,她急坏了,通过留言板及市长热线反映问题。很快,“海燕直通车”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上门为所有符合落户条件的职工现场答疑解惑,并现场办理落户。王欣当场就拿到了准迁证。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干部就要去哪儿。”走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一键加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武汉的一些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5月,武汉市在全国率先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整合市长热线、阳光信访平台、“武汉城市留言板”、110联动服务等诉求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两种入口(“武汉城市留言板”和市长热线),打造联系服务群众的“超级版”。
“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旦提交,即启动环环相扣的一条龙办理程序。”武汉市信访局副巡视员汪勇说,“办理的每一步,都会在系统中留痕,上级领导也好,基层群众也好,都可以在网上看得见。这与过去各平台‘后台处理’方式显著不同,给相关办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压力不小。”
更大的压力,则来自问责问效。系统可以每周、每月生成一组“大数据”,对各区各部门的群众诉求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实行统计排名,年底结账,作为市对各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得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如今在武汉,网上信访约占信访总量的3/4,成为群众建言献策、反映诉求的主渠道。
问题不解决不回来
2005年因病住院私自离开单位,2008年被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养老保险没了着落,近10年来,黄陂区夏发祥老人拖着病体不断上访,可原单位从信用社改成农商行,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养老保险还是没续上。
转机出现在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组进驻黄陂后。巡查组要求:全区87件信访积案,10月前必须化解!2月底,夏发祥的案子与其他信访积案一起,被提上区委常委会讨论。“上访时间最长的、难度最大的,都交给我来包案化解!”区委书记吴祖云说。夏发祥案落到了一把手头上。
随后,吴祖云带领包案专门班子与相关部门召开案情研判会议,认定落实夏发祥养老保险待遇是有政策依据的,但首先要找到他与原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原始档案。吴祖云带队,与武汉市农商行总行领导会商,得到对方理解与支持,终于在江岸区支行找到了夏发祥的档案。
包案专班一包到底,又协调农商行依据新出台的《武汉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缴暂行办法》,帮夏发祥补缴了养老保险费……
4月17日,吴祖云到前川街福利院看望夏发祥。老人得知养老金终于有着落了,热泪盈眶。
今年2月,武汉把化解信访积案作为基层作风巡查的重点,抽调108名干部,组成15个巡查组派驻各区,深入地“巡”,有力地“查”,“问题不解决就不回来”。
“一纸马虎回复,4人被处理”,青山区法院的一次事项处理,可见巡查利剑之利。
4月初,该院某工作人员在回复一起信访案件时,没有严格依照信访处理程序联系、约见当事人等,也没认真研审回复文稿,直接将裁判文书进行简单“剪切、粘贴”,并以逻辑混乱、装订错乱的不规范公文,回告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六组。
“一份有红头、有文号、有印章但又有诸多错漏的正规公文,能够顺利出笼且送达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组,这反映出层层把关的失守,涉嫌存在典型的‘新衙门作风’。”第六巡查组抓住这个案例,发出再次督办函,严惩不认真、不负责的工作作风。青山区法院迅速组织召开“以案为鉴集中开展纪律作风整训会”,院长检讨发言,具体责任部门领导、分管院领导等4人被处理。
不到5个月,武汉的15个巡查组已督办化解信访积案1415件。从抽查情况看,约九成回访对象对积案化解表示认可。
破“潜规则”
“谁损害武汉投资环境,就砸烂谁的饭碗”
检查前要派车去接,还要用烟酒水果打点,不给检查人员好处,企业难过关;而只要现场检查过关了,事后监管几乎没有——多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近期向武汉纪检部门举报,反映申请办理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时遇到“潜规则”。
“谁损害武汉投资环境,就砸烂谁的饭碗!”在全市机关干部作风大会上,市委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武汉一手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以下简称“三办”)审批改革,对部门手中权力和相关利益动刀“割肉”,给权力寻租的“潜规则”釜底抽薪一击;一手推行干部结对企业当贴身“服务员”,给“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的“潜规则”当头一棒。
审批已不是那个审批
已过下班时间,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简可仍在紧张办理业务。因为不限号,只要有群众取号,多晚都受理,他的下班时间常常一拖再拖。
“以前是等着群众来办事、让群众等着办事,现在要主动上前帮群众办事,感觉像是换了个工作。”简可颇多感慨。
让他最感慨的,是对方便群众办事和缩短审批时限的极致追求。
“以前办理不动产证,没有个把月根本办不下来,现在当天可取!”简可介绍,为减少群众跑路、减少等待时间,中心不仅集成了办事窗口,将国土、房产等机构的审批部门合一,还集成了办事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对审批时间的控制具体到每个环节,权籍管理7分钟,不动产交易10分钟,实时监控,容不得半点拖延。”
7月31日,武汉在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全市首批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事项清单,其中平均每个市级事项办理时间压缩10.6天。这标志着聚焦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三办”改革创新正式落地。
在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李世涛看来,实现“三办”,关键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从以职能部门审批的“一件事项”为中心,转向以企业和群众办理的“一件事情”为中心,以企业和群众办事极致体验为导向。
李世涛坦言,导向一变,意味着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和部门跑,“东湖高新区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辖区内30多万户房屋数据清理工作,才一举将权籍调查办理时间从之前的16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15分钟内领取。”
缩减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惯常存在的“绿色通道”。李世涛认为:“存在‘绿色通道’,就代表正常办事流程还有不方便之处。不设‘绿色通道’,也自我杜绝了各种‘走后门’的可能。”
有事立马到,无事不打扰
“生产正在紧要关头,突然停电了!能不能请你们帮忙想想办法?”7月25日,光谷生物城综合党委办公室接到詹志春急促的求助电话。
詹志春是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园区因供电负荷过大而停电,让他心急如焚:公司酶制剂车间里360吨半成品原料正在转化,停电时间一长将前功尽弃,损失数百万元。
“企业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想到请你帮助,这说明他把你当朋友了。”综合党委常务副书记李敦强在为难之余也备感欣慰,虽然企业用电不归综合党委负责,但企业面临巨大损失,由不得推三阻四。
争分夺秒!一个多小时后,李敦强终于和园区供电公司协调好,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给新华扬公司牵来一条专线,解了燃眉之急。
“生物城里外企、民企众多,干部要是端着身份,觉得自己是‘官’,人家敬而远之,你还怎么发展?”李敦强说,光谷生物城从零起步,8年培育出千亿元产业,干部当“服务员”不当“官老爷”是重要经验。
武汉将招商引资列为今年的“一号工程”,与之相呼应,服务企业成为转变机关作风的标杆性工程。从局级到处级再到科级,机关干部结对企业,当贴身“服务员”。
一张时间表,尽显武汉的决心——
3月7日,《长江日报》两个整版,向全社会公布了1026名局级干部的姓名和“一对一”联系的企业名单;
3天内,所有领导干部深入结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
一周后,局级“服务员”们提交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2567条;
13日,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集中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有关部门现场开出“药方”,组织全市百名银行行长“一对一”协助解决;
16日,向社会公布首批27项企业集中反映的周边环境突出问题,并向职能部门下达任务清单,要求限期解决;
23日,涉及“僵尸车”清理、垃圾清运、开通公交等15项问题已全部协调解决;
……
“有事立马到,无事不打扰”,武汉为干部服务企业立规矩,并纳入单位考绩、干部考核。
目前,武汉已设立招商引资投诉处理中心,对损害发展软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对反映审批问题的必查,对项目迟迟不落地的要督查,对投资业主撤回在汉投资的要倒查。
江夏区大桥新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杨世国,就被这条通电的“高压线”电过一次。
在大桥新区大花岭村,一个投资17亿元的项目,只要一开工就遭一群村民围堵,先后7次报警都难以解决,施工方进场5个多月无法正常施工。
问题曝光后问责即至:组织村民阻挠施工的大花岭村委会副主任姜朝阳被依法行政拘留;杨世国等人被约谈。
治“假把式”
“不能混日子,要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负责”
防汛当前,暗访却发现,几个区防汛值班干部“不在状态”:脱岗喝酒的,有之;不知防汛物料储备在何处的,有之;防汛通讯录信息还是几年前的,有之……
“我们许身于党、许身于国,不是当官做老爷,不能混日子,要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负责!”武汉市委领导话语铿锵。
常念“紧箍咒”,用好“红黄牌”,让得过且过的“假把式”“停赛下课”,武汉不含糊、不手软。
“十差”单位的“红黄牌”
“十差”单位名单一出炉,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坐不住了。
“来说情的人一拨接着一拨,在办公室赖着不走。”时隔半年,武汉市蔡甸区治庸办负责人范良卫对被“围堵”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我早就料到会鸡飞狗跳。”
去年10月开始,蔡甸区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不优、群众公认度不高等突出问题,面向全区291家基层单位开展“十佳十差”民主评议活动,给尸位素餐的“假把式”亮“红黄牌”。
今年2月,5名“十差”单位负责人被免职,5名被通报批评。与之相对的是,经过组织考核后,符合任用条件的“十佳”单位负责人将被优先提拔使用,目前已有两名干部进入组织考察程序。
蔡甸区食品药品执法大队原代理队长郑平仿在被免职之列。因执法不严不公、不作为,该大队被评为蔡甸区2016年度“十差”基层单位。
“归根结底还是作风漂浮、脱离群众了,要知道我们在2011年还是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系统的先进单位。”执法大队副队长王勇说,评议结果出来后,队内人人“面上无光,心里有愧”。
“不让办事群众碰‘软钉子’,就要拿出硬举措,向衙门囿权观念宣战,向懒散疲沓行为开刀。”蔡甸区委书记刘子清说,开展“十佳十差”评议,就是要确保每名干部在优化发展环境的“大合唱”中不走音、不跑调。
痛定思痛,“十差”单位的整改随之展开。蔡甸区食药监局副局长贾长才受命兼任执法大队队长,第一件事就是“挖病根”:出台新执法规范和操作细则、所有案件上网公开、开展多次专项行动……
如今,这种剑指“新衙门作风”的民主评议机制已从蔡甸区复制推广到武汉三镇。今年,全市拥有审批权、执法权的机关处室和基层站所,全部被纳入评议范围。
评议真刀真枪。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说,55%的分值直接以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为评议依据,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电话抽访。同时,创新“互联网+评议”模式,对各评议对象在企业和群众投诉办理、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等方面情况展开大数据分析,形成评议结果。
压力陡然而生。武汉规定,同一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意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
让人冒汗的“紧箍咒”
“昨天出了一身热汗,两身冷汗。”2月26日,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让他出冷汗的,是前一天上午陈一新“临时起意”的随机调研。当天上午,在江夏区青龙山林场参加完义务植树活动后,陈一新在途中路过五里界毛家畈村党群服务中心时,突然说要看看。
不提前打招呼,不按预设路线,一声“看看”,让王清华一身冷汗。虽然江夏区已经推行了村干部坐班制度,但他仍心里打鼓,“没打招呼啊,再说又是周六,能有人可看吗?”
毛家畈村包括村支书在内的3名基层干部正在加班,一番询问对答如流。得到领导肯定后,王清华镇定下来。但冷汗未干,陈一新又要到东湖街村党群服务中心调研。
“下车前陈书记问我有没有信心,还真没敢回答有,又出了第二身冷汗。”王清华说,好在这次村支书也在岗。
市领导轻车简从的“随机调研”,常让各区各部门领导“既冒冷汗又受教”,坦言日常工作状态“必须经得起直播”。
在武汉,倒逼主动作为的“紧箍咒”越来越多,混日子的“撞钟”干部,越来越难混。
武汉市建立预期目标和拼搏目标两套目标体系,为各区各部门制定了一些“小目标”。其中,预期目标是底线,是向人代会承诺的要完成的指标,而拼搏目标则是加分项,需要“跳起来摘桃子”。
今年汛期,市委市政府给各区各部门定的“小目标”是:确保去年淹水地区不再出现大面积渍水,不再出现“来武汉看海”。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完成情况严重滞后的责任单位及时督办、限期整改,最终,主汛期前需完工的18项排涝水工程全部完工。
而每月一次的全市拼搏赶超“夜考会”,时间不长,前后约40分钟,传递的压力和责任却不小。视频会议将市、区、街道三级所有领导班子成员聚在一起,每次突出一个主题,每次凭实绩定发言人,让各区各部门“打擂台”。如果一把手长时间发不了言,说明啥?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武汉明确提出,对3年内考核没有一次被评为优秀单位的,其主要负责人不得优先提拔;对3年内没有一次被评为优秀的干部,不得优先提拔。
最大的“紧箍咒”,无疑是“把‘官帽’用在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干事业上”。不久前,一纸问责通报,让当地干部心头一震:在推进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过程中,时任青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某某失职失责——因为“会后未专门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只对函件进行批转”“对有关部门长期议而不决的情况失察”等等,被免职。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共问责892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