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中小学新编教材“登场” 新教材新在哪儿?

一年级新生兴致勃勃地翻阅图文并茂的语文新教材。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变化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变大了,新教材改成A4纸张大小的“大本”。

  新教材将更关注识字的能力,将先教新生识字再学拼音。此前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目录顺序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等,新教材则改为了“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等。

  新教材有部分的课文被替换,新增的课文有《秋天到了》《江南》等,同时增加的还有几首儿童诗。新教材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内容,无论是识字环节或是语文园地栏目,都增加了不少传统文化素材。

  新教材在识字量的要求上,总数由原来的400字改为了现在的300字。尽管总量减少了,但要求会写的汉字量仍保持100字不变。

  新版教材课后训练设置更加有针对性,在课本的编排上针对学生平时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出一些习题进行专门训练。同时,在各个单元中增加了语文活动部分。比如,增加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提倡老师将生活中的广告牌放到一些活动课上。

  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初一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变化

  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对于这样的变化,初中语文老师普遍表示认可,“空白处多了,更方便学生做笔记,像语文旁批、圈圈注注比较多。”

  新教材增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梁实秋的《鸟》等等。另外,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从初一第二学期调整到第一学期。

  新版教材对于文学阅读的注重,还体现在对名著导读位置的调整。以前的名著阅读,像《朝花夕拾》、《西游记》放在最后,现在都插在语文不同单元的中间。

  新版教材还非常注重细节性,“进入中学阶段,‘读读写写’部分以往早就取消了田字格,但是新版教材又把田字格增加了回来,说明现在越来越注重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新老教材对比 图片来源:中安在线 

  历史教材:增强国家主权意识,力克死记硬背积弊

  新编历史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新版教材对各阶段的历史都选定了突出的主线,以显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关键问题,并围绕各时期的主线遴选史事。如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主线,特别是客观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主线。

  新教材中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得比较全面系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新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史实,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新教材在设计上更多强调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以克服过去历史学习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积弊。

      道德与法治教材:系统设计法治内容,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

  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

  新教材力图进一步改变以往学科教学偏于知识传递和记诵、应考的积弊,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设计安排有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