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一凡
前不久,沙湖原种场奎阁分场村民李运生火急火燎地走进党支部书记鲁新明的家:“银行来催贷款了。鳝鱼还没卖出去,这可咋办?”
“没事,我跟银行说一声,先帮你垫。”第二天,鲁新明拿出8万元积蓄,亲自给银行送去。
对鲁新明来说,为村民垫资是习以为常的事。任职7年,他累计垫资140多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和村民救急,是大伙儿眼中的“垫钱书记”。他先后荣获“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共产党员”“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笔笔周转资金,富了百姓,也厚了村集体经济,奎阁分场从负债村一跃成百万元村。修路不找村民开口
2010年,离职10年的鲁新明重新接任党支部书记职务。此前,他养黄鳝、开宾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上任头一年,鲁新明便将两条通村公路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两眼向内,全是困难;两眼向外,才是机遇。”鲁新明下深圳、跑城区,找在外成功人士“化缘”7万元。
除去国家、场部修路补贴,还剩30万元资金缺口。“决不能找老百姓开口要钱,这是修路的底线。”鲁新明说,扯债修路容易,还起来可就难了,增加群众负担不说,村集体收入也起不来。为此,他与4名村干部共同垫资21万元,并带领大伙儿自己动手修路。和稀泥、清障除杂、运输石料……他什么脏活累活都干。1个月多时间,完善水泥道路4500米,成本比预算足足减少20多万元。奎阁成为全场首个通水泥路的分场。
随后,他又垫资4万元,增加2台变压器;将全村大小沟渠疏挖一遍;为村民门前安装路灯56盏。借钱只需打张欠条
过去,奎阁分场以甘蔗种植为主,因市场“钱”景惨淡,甜蜜变苦涩。看到村里找不到致富路子,村民常规养殖赚不到多的钱,鲁新明比谁都着急。
“市场不欢迎的,我们坚决不种。”鲁新明养殖黄鳝有一套,懂技术,也熟行情。他鼓励村干部加入养殖行列,引导村民致富。2010年,分场提出“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新隆水产养殖合作社,吸纳100多户村民抱团闯市场,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管理和销售。
当年,处于观望状态的村民,发展了400口网箱养鳝。到2012年,增加至8000多口。行情好的时候,平均一口可获利1200元左右。
村民口袋富了,村集体收入也壮大起来。2016年,突破150万元,且每年递增10%以上。
鲁新明没让这笔钱躺在账上“睡大觉”,全部用之于民。只要村民开口,打个欠条,随借随走,没有抵押,全凭信誉。
2015年,村民张中兴180口网箱,多亏村集体收入援助,才解了资金难题。去年大灾之年,他赚了8万元。个体工商户鄢来兵副食店急需15万元资金周转,鲁新明二话不说,帮他解了资金难题。
将心比心得人心。鲁新明说,借贷出去的每一笔款都按期归还。
自2011年起,鲁新明年年出面,为养殖户、个体工商户担保贷款,每年不下500万元,未发生一起贷款逾期行为。他本人也被金融部门授予“诚实守信”先进个人。“有事就找鲁书记”
大到资金筹措,小到邻里误会、家庭纠纷,“有事就找鲁书记”已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四组村民席水平罹患重病,妻子左脚受伤,救治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诉讼无门,病也耽搁了。“不帮衬一把,这个家就散了。”鲁新明拿出2.5万元医药费给他们治病,又多次找卫生主管部门协调解决,最终患者得以补偿。
村民李某嫌8旬母亲偏心弟弟,欲将其赶出家门,老母亲请鲁新明评理。鲁新明多次登门做李某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母子冰释前嫌。
这件事给鲁新明很大触动。为改善老人晚年生活,村“两委”决定,每年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元养老费,并定下铁规:不善待家中老人的,一律取消领取资格。仅2016年,为140多名老人发放15.6万元养老金。
为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改善邻里关系、使乡村内部更加和谐,鲁新明正着手筹建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乡规民约”刹住农村陋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