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苑一枝秀
3月30日,西流河镇财政所远比往日热闹,村民谢小毛早早来到财政所,紧紧握住所长汪爱红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谢小毛曾因土地确权与同村村民起纠纷,经多方调解无果,成为镇里有名的“上访户”。就在前不久,汪爱红只身一人来到谢小毛家,将其情绪稳定后,潜心了解他的需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终将这一难题解决。问诊把脉治“顽疾”
“财政乃公器,地方财政既要为党委和政府管好家,更要为社会和民众理好财。”汪爱红说。
报表失真,三农资金管理不规范,干群关系紧张,是过去农村财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条据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报账”,成为长久以来困扰农村财务工作者的难题。
由于以前是行政干部,汪爱红并不懂业务。为了填补农村财务的漏洞,他沉下心、俯下身,以小学生的姿态从头学起。在坚持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他大量翻阅原始凭证和账簿,逐一查看学习。
通过大半年的自学,他很快进入角色,成为了财务管理上的行家里手。2014年年底,他自创了一套工作方法,对三农资金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涉农资金管理上,他带领全所“宁可跑断腿,宁可汗如水,也要确保执行政策,一丝一毫不走样”。每年几千万元的惠农补贴资金,几千万元的项目资金,大户调查率、发放到户率、公开公示率都保持在100%。
化解条据,严查账单,严格报账制,资金拨付直达账户。如今,西流河镇64个村历史遗留的财务问题已基本解决,而“资金进专储”这一举措,早已走在全市之前。守住最后一道门
乡镇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体制的最后一道闸门,这道闸门不严,既损耗政府财力,更败坏党风政风。汪爱红和自己的团队总是以防堵漏,将管理严在问题发生之前。
这些年,在西流河镇,按季度结账,库存条据见底,已能顺利进行。然而,在施行之初,汪爱红却遭遇了不少难题。“研究政策容易,执行起来却很难。”汪爱红说,在推行自己所制定的财务政策初期,不管是村干部还是镇领导,都表示无法理解。
公私分明,在汪爱红身上得到了最好体现。讲规矩,走程序,财政款第一时间为对方打过去;攀关系,谈感情,再深的交情,不合规章制度,一律不批。
赞之者说他“硬得像铁”“严不露丝”;不满者说他“一根筋”“不转弯”。他始终认为,在政策和法规问题上,我们没有走样的余地和权力。
“原则面前要有一股‘狠劲’。”汪爱红说。越是棘手的事儿,越是容易起冲突的事儿,他越是一手揽下。“情,理,法,将这三个字做好了,事情多半能迎刃而解。”他凭借一颗真诚的心,成功化解多个矛盾。
针对乡镇地方财政预决算制度长期不够严肃的现实,他坚持财政预决算制度的严肃性,采取“延伸管理”的办法,事前“提个醒”,事后“把个关”,使财政预决算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千方百计辟财源
西流河镇是自然灾害多发镇。汪爱红在担任西流河镇财政所所长九年间,就遭遇了3次洪涝、2次分洪、2次风灾等自然灾害。本着当穷家、办难事的担当精神,他带领全所职工,千方百计开财源、挖潜力,协助党委政府渡过了一次次难关。
按照“每年都要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的理念,他认真钻研各项政策,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项目争取清单、融资渠道清单、节流减支清单,被誉为党委政府开财源的“铁杆参谋”。
2016年7月5日,西流河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灾情严重。汪爱红和他的团队立即拿出一套财政应急方案,在最短时间,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受灾情况,争取到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对西流河镇的支持与援助,保证了救灾安置和灾后重建的平稳有序。“在灾害多发地区当穷家,平时就要多备几手,多想几招。”汪爱红说。
(汪爱红是财贸战线推送的仙桃劳模候选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