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泛峰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个地名。”提起渔泛峰,总有人这样说。
北滨汉江,南抵汉丰渠,东靠陶董古河,西连肖家池,渔泛峰位于仙桃市郑场镇,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天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早已听闻渔泛峰的大名,近日,记者有幸与市作协一行人来到这个古老的村落。
古镇名津古树古街新画卷,硒乡宝地硒沙硒壤大文章。远远地便看见通往渔泛峰的小径上立起了新牌坊。
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水稻田,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春色惹人醉。从牌坊进来约行驶十来分钟,便到了渔泛峰村口。一行人情绪高涨,纷纷在村口留影。
走进第一户人家,一把木制理发椅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把椅子有百年的历史了,打我嫁过来起,这把椅子就已经在这儿了。”屋子的女主人,80来岁的程婆婆向大伙儿介绍。木制的门,红砖铺的地板,篾子,竹编、草编制品,一切事物,都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沿着小道继续往前走,青石铺就的地板,显得格外古朴。相比城市的喧嚣,这儿却有着让人不忍打扰的宁静。
“你们知道渔泛峰为什么叫渔泛峰吗?”同行的人问道。很多人表示不解。“因为渔泛峰以前是湖中高地,所以称为‘峰’,每逢渔泛旺季,沿湖渔民常常到这儿捕捞,故名渔泛峰。”另一人抢答道。
渔泛峰始建无考,据说唐已成集,后屡毁屡建,兴盛于明、清时期。属天门县古八镇之一,为汉江著名港口,曾设有衙门和驿站。明初起,这里便是江汉平原粮食、棉花的集散地和口岸,历史上,这里所生产“渔泛布”或“棉缎”一度远销日本、朝鲜等国。
渔泛峰最繁荣的时候,驻有十三省的商会,码头上的13级石阶,据说代表当时的“13省”。设有粮行10家以及炭店、药店、匹头、日杂等商店。曾有“九渡十一庙”之说,如洞庭庙、东岳庙等。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渔黑二镇,赛过南京。”说的是以渔泛峰为代表的渔黑二镇相隔不远,若二镇加在一起,比南京还要繁华。虽有夸大之嫌,但渔泛峰的繁荣可见一斑。
然而,渔泛峰却多次毁于战火。元末明初“朱洪武三洗湖街”,街房所存无几。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和抗战期间日军火焚;尤其是1942年土匪“凡涛麻子”纵火,将江西街和咸宁街烧了个精光。渔泛峰残存的建筑依然挺立。抗战期间渔泛峰一度划归潜江县管辖,胜利后回归天门县。1949年后,为利于汉江防汛划归沔阳县(今仙桃市)管辖。
由于长江水运衰落和公路的兴起,渔泛峰商业地位一落千丈,并随着商家逐渐迁出而衰落,虽然渔泛峰因稍高的地势躲过了历史上水患。曾是商贾云集,商家必争的繁华商业重地渔泛峰辉煌不再。
尽管都是老房子,但渔泛峰几乎每家每户都住着人,唯有一户破烂不堪,显得格外颓废。尽管门也掉落,但昔日大户人家的底子依旧存在。
“这户是我们这儿最有钱的,他们一家人已全部搬走了。”隔壁的村民向记者介绍。
相对于江汉平原而言,渔泛峰历史上似乎较其它地方更富裕一些。虽然屡遭劫难,却屡毁屡建。近五十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宅依旧残存。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后,受经济条件及防洪的限制,渔泛峰建筑物改扩建很少,反而使古村落得以较好的保存。对于渔泛峰而言,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