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一草一木,皆见精神。淡水贝壳全国多地可见,但淡水贝雕却是湖北仙桃独有。聪慧的仙桃人,在沙湖沔阳州,用手工技艺刻画下他们的梦里水乡。
一缕水乡气质
“钱塘月,洞庭烟,沙湖水色竟如天。”相传由大诗人李白所作的《游沙湖》成了仙桃沙湖水乡最有力的注脚。这里河湖港汊众多,盛产淡水珍珠贝,壳质坚硬,色泽绚丽,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
据仙桃《沙湖镇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沙湖渔民利用贝壳生产贝扣。”这就是仙桃贝雕的源头。谁曾想,百年之后经过后人的发扬光大,又有了惊人的发展。
不同于海贝形状、颜色的天然多样。仙桃贝雕,大部分作品只利用淡水贝壳原有质地打磨、拼接而成,以天然亮白色为主。尤其是立体贝雕,形态栩栩如生,成为一大特色。
仙桃市如今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项。但正如一则名为“大陆寻奇”的台湾视频节目所讲:“说到最有江汉水乡味儿的工艺,恐怕非仙桃贝雕莫属。”一件件淡水贝雕作品能长期保存,历久弥新,是水乡永恒的坐标因子。
黄鹤玉龙舟 记者周三春 摄
龙舟细节 记者周三春 摄
一种工匠精神
仙桃贝雕,闻名遐迩。“贝雕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依势取形,然后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仙桃银鑫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贝雕大师徐银枝讲到。根据作品不同,有的贝壳被切磨得薄如蝉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细如发丝,有的亮如珍珠……
曾几何时,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主持制作的仙桃淡水立体贝雕玉龙黄鹤舟被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永久收藏。仙桃贝雕黄鹤归来图还曾斩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等等,载誉无数。
记者在仙桃市沙湖镇见到一艘相同体量的玉龙黄鹤舟,体长近一米通体雪白,船底数千片鳞片熠熠生辉,船上部件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一艘龙舟我们全体员工花了9个月才制作出来,耗费的贝壳有一大卡车,数以吨计。”徐银枝讲到:“你看,这船上房屋的镂空壁板,细小的格子连蚂蚁都穿不过去。这全部靠手工打磨而成。”
据了解,繁盛时,仙桃贝雕拥有几千种花色图案,年产30多万件、套,远销到西欧、北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内20多个省市。
仙桃淡水贝雕精品 记者周三春 摄
一份执着坚守
然而到了20世纪末,随着国有企业仙桃贝雕工艺厂的的改制,工业化的冲击,仙桃贝雕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手工工艺一样,市场萎缩严重。
徐银枝讲到:“那时候为了跑市场,我和老公一个人背着一包样品跑义乌,找商家。拿到订单,又要将外出打工流散的熟练技师一一请回来制作。”
仙桃淡水贝雕全国独有,而位于沙湖镇的银鑫贝雕工艺品厂也是目前唯一的仙桃贝雕传承和生产基地。在企业负责人、工艺大师徐银枝看来,除了市场,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人才。
如今银鑫贝雕厂内的十多名工人,被认可能出精品的技师只有4、5位,而且全部在50岁以上了。
“噪音、粉尘不说,还考美术基础、眼力和耐心。”54岁的万翠云从16岁就进场学做贝雕。她说,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2013年时,银鑫贝雕厂以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招收年轻人学做贝雕,结果半年时间不到,全都走了。
“还有污染问题,随着各地环境质量的下降,我们明显感觉到收来的贝壳色泽没以前光亮了。”徐银枝的爱人吴爱庆说,要出精品,找品质最好的贝壳,难度也在增加。
仙桃贝雕利用淡水贝壳打磨、拼接而成 记者周三春 摄
贝壳蜕变之旅 记者周三春 摄
淡水贝壳经过一番打磨、拼接,形态脱胎换骨,栩栩如生。记者周三春 摄
一片广阔未来
众多的困难却并没有让徐银枝夫妇退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绿色环保之风日益盛行,原生态手工艺品也开始重新赢得市场。
在政府的资助下,银鑫贝雕厂将2400多平米的厂区改造一新,更新了制作设备,还建设了展示大厅。
贝雕厂还积极更新作品素材和包装工艺。从以前的磁盘摆件,逐渐向挂件、立体贝雕转型。厂里的小型立体贝雕玉龙舟价格不菲,现如今供不应求。
“仙桃是除武汉以外,湖北最大的台商聚集区。台湾人特别喜欢我们的贝雕。”徐银枝自豪地说。仙桃淡水贝雕还多次被作为政府礼品,赠送给往来的客商。
不仅如此,2016年以来,仙桃市启动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铁腕治污计划,旨在保护和恢复江汉明珠净土。全市还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徐银枝看来,这些都是仙桃淡水贝雕东山再起的利好因素,广阔的未来一定就在前方。
银鑫贝雕工艺品厂是目前唯一的仙桃贝雕传承和生产基地,图为工艺大师徐银枝(中)与部分工友。 记者周三春 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