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追霾人 | PM2.5如何监测?空气质量怎样预报?

 

图为昨日,工程师许可在大气环境监测室楼顶,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

       

图为首席预报员丁青青正在分析当日数据。(记者 方琳 王理略 摄)

昨日冬至,影响我省的重霾在这一天因风雨稍稍消散。当天下午3时,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预计23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度污染为主,24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局部地区可达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而每隔一个小时,省环保厅官网都会显示17个市州AQI(空气质量指数)实时数据。

PM2.5数据是如何监测出来的?空气质量怎样预报?昨日,记者走进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环境监测室(以下简称大气室),走近一群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探访他们追踪雾霾背后的玄机。

142个大气监测点

追踪雾霾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环境监测室,位于东湖之滨的监测站大楼6楼。上午9时,明亮宽敞的办公室,墙壁上的大屏幕和办公桌上的电脑,变化的图景闪烁着,一群年轻人分散在各处,紧盯屏幕,偶尔拿笔做着记录。

近几年,公众对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2013年,我省开展部分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试点,大气室是监测和预报主力,集合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人。10名工程师中,最年轻的25岁,平均年龄30岁,都是硕士、博士。

29岁的许可昨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空气质量监测平台,查看各市州的AQI,包括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6项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和分布情况。湖北各地共有142个大气监测点,每小时抽取空气进行分析,数据综合到这里,他们再做科研评价。

空气如何抽取分析?29岁的许可带记者来到顶楼的采样平台。十几台采样仪器在泵的压力下,抽取空气进行除湿等处理,电脑将数据转换显示,传输到楼下的监测仪。每小时抽取空气分析,数据也会实时变化。公众每天收到的PM2.5指数,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而来。

以实时数据为基础,可进一步预报空气质量。许可介绍,大气运动和空气反应过程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他们每天都要参考不同的气象资料,除了中央气象台的,还有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卫星气象图。时间涵盖未来7天左右。因为不同国家的气象图是用不同大气模式计算出来的,因此预报员们要进行对比分析,把不同国家的图“翻译”成同一种气象“语言”。

每天,大气室的工程师们都异常忙碌,即便空气质量处于优良级别,该做到位的准备工作,丝毫不能落下。近期京津冀地区严重雾霾,不少人都盼着大风吹走脏空气,风从何处来?什么时候来?来得强不强?这些可不是诸葛亮观天象就能算出来的,需要通过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

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七八成

“空气质量预报不光靠电脑,也得靠人脑。”25岁的首席预报员丁青青说。

目前,大气室采用多模式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如大气运动模式、空气运动模式等,通过输入大气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污染物浓度等信息,基于大气化学、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等模型,经过10多个小时的计算,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

大气室的超级计算机是预报工作中的“骨干”,预报员进行数据收集、资料查阅等前期工作,它负责运算。运算出来的结果是预报依据,同样重要的,还有预报员的经验研判。

2014年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省气象台推出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遇到极端天气,监测站与气象台会商后,联合发布预报;每周还经常有一次大会商,对未来省内一周天气污染形势进行分析、预测。

据介绍,湖北的重污染过程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许可说,这个时段气象条件变化不大,污染物难以扩散,加之北方重污染团对我省存在输入影响,导致该时段的预报难度很大。不过,通过3年的经验积累,“如今我们预报的准确率稳定在七八成”。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方琳 王理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