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马佑谱正在雕刻剪纸
仙桃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仙桃雕花剪纸尤具代表性。仙桃雕花剪纸是民间艺人用刻刀和白纸(当今为红纸等彩纸)在蜡盘上雕刻的(纹样)图画,属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明末清初,就已形成其独有风格,以构图匀称、雕工纤细见长,深受民众喜爱。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仙桃雕花剪纸就进入了国际市场。1952年,时任沔阳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陈由明与长埫口镇剪纸艺人杨长发合作,将传统年画《八仙图》精心改编整理,制作出一套构图严谨、雕工纤细的《八仙图》,这套作品先后刊载于《欧罗巴杂志》、《湖北文艺》、《新观察》、《人民日报》,于1953年参加了全国出口工艺品展览。次年,《八仙图》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远渡重洋,在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并获民间艺术金奖。随后,在东欧八国巡回展览,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向中国订货4.8万套,为国家出口创汇。1956年,艺人们创办了“沔阳县仙桃镇雕花工艺社”,专门加工剪纸产品在国内外批量销售。2009年,由市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十二花扇》、《花样子》等30多件仙桃雕花剪纸作品,在“挪威·湖北周”甫一亮相,立即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大兴趣,成为诸多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大亮点。
仙桃雕花剪纸艺术的发展,孕育了仙桃市剪纸学会的成立,20多年来,主办了四次全市雕花剪纸作品展览。先后有28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剪纸展览(大奖赛),共获得5项金奖、8项银奖、15项铜奖,20多幅剪纸作品亮相中国第七、八届艺术节,有4位剪纸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有12位艺人获得“湖北省剪纸艺术大师”、“湖北省著名剪纸艺术家”、“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其代表作品有马佑谱的《喝的是湖中水》、《七仙女乐图》,周武雄的《闹庙会》、《沔阳三蒸》,谢些的《寿星》、《先师孔子》等等。萧国春、武身龙等撰写的剪纸论文在国内外剪纸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仙桃剪纸作为民间美术项目,从2006年初开始组建专班申报非遗保护名录,同年7月,“沔阳雕花剪纸”被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长埫口镇集木村83岁雕花剪纸艺人胡敬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12月,胡敬先、翁吟樵、杨正发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多次受邀赴北京、成都、武汉、香港等地参加剪纸艺术展示交流活动。为市剪纸学会每年开展“剪纸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十多次深入仙桃实小、三小、荣怀学校、刘口社区、新河村等基层单位举办剪纸培训班,努力使剪纸非遗得到传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