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7时,毛嘴镇汉沙路上灯火通明,318国道与毛嘴大道十字交汇处,“八须卤鸡总店骨头都是香地”招牌熠熠生辉。从店内飘出的卤香,不管是镇上的百姓,还是南来北往的过路客,都禁不住循香而入。
进店右转即为厨房,香味儿即从此处飘出,服务员将卤鸡成品从内端出。“给我来五只卤鸡。”“我要十副鸡杂。”“鸡心先给我上一盘。”看见刚出锅的卤鸡,过路客和店内吃饭的客人将柜台团团围住,生怕叫晚了又得等下一锅。
“都有,都有,不着急。”柜台内忙碌张罗的,正是八须卤鸡创始人朱艳华的女儿朱婵。今年33岁的她,承担着整个八须卤鸡的经营工作。
毛嘴卤鸡是湖北传统美食,因产自毛嘴镇而得名。毛嘴卤鸡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毛嘴镇及周边区域,辐射省内各地。
在仙桃,每逢聚会和宴请宾客,宴席上都有毛嘴卤鸡,其肉质细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口味绵长,色、香、味俱佳,是馈赠亲友的必备土特产品。其制作技艺绿色环保,是广为流传的一种饮食文化现象,融入传统宴会的习俗中,具有民俗依存特点和江汉平原地域特色。
生于1958年的朱艳华,是毛嘴卤鸡的主要传承人之一。2005年,他以个人肖像为图案,以个人特征“八须”为名称,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办理了注册商标,“八须”卤鸡秉承天然、健康、创新、美味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赢得了大家的青睐与信任。
毛嘴镇又名毛家嘴,清康熙乙酉年(1705年),从毛家场迁来两户毛姓人家,在曾家矶码头的沙嘴上开小吃店,经营各种卤菜,生意红火。1930年,毛嘴镇居民发展到222户,卤菜小吃店就有10多家。人们逢年过节常吃肉鱼蛋鸡,若宴请宾客,有上午八碟下午十碗的习俗。“八碟”系四卤四热,四卤之一即为卤鸡。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交通,318国道横贯全镇,商贸兴旺,商贾云集。毛嘴卤鸡因南来北往客人的认可和传播而声名远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毛嘴街市更加繁荣,传统美食“卤鸡”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全镇加工经营卤鸡的店户就有十多家。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毛嘴卤鸡加工销售进入了兴盛时期。
毛嘴卤鸡营养丰富,选用乡里饲养的土鸡做材料,经过酱色的卤水煮出来,味道鲜美。
“毛嘴卤鸡的制作对于选料十分讲究,一是农户散养的土鸡;二是公鸡,母鸡脂肪多,公鸡全身是肌肉,吃起来有劲口。”朱婵介绍,从小看着爸爸卤制土鸡,直到名声打开,他们对于选料的考究从未放松过。
选用本地农户散养的江汉土鸡为原料,以蜂蜜、八角、枸杞等十八种名贵中药及天然香料为配料,以百年老汤为卤汁,用传统卤制工艺精心加工,造就了毛嘴卤鸡的独特美味。
“首先,将活鸡宰杀洗净,将鸡小腿窝入鸡腹内;然后把调料放纱布包内,放入清水锅煮1小时,最后把鸡放入浸烫,每隔10分钟,倒出鸡腹内卤水,再放卤水浸烫,直到鸡熟为止。”作为八须毛嘴卤鸡传人,朱军已将父辈卤制土鸡的技艺掌握得炉火纯青。
经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毛嘴卤鸡保留了完整的传统制作工艺,在食材选择、卤料配制、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独特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体系。
以绿色无公害的江汉土鸡为原料的毛嘴卤鸡,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湖北省工业精品消费品展销会精品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连续两届被湖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习俗的多样化,传统“上午八碟下午十碗”的宴请习俗的消失,对毛嘴卤鸡的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由于禽蛋养殖业的发展,农户散养土鸡产量急剧下降,毛嘴卤鸡食材缺乏,成本也不断上涨,致使经营户不断转行。目前毛嘴镇大小卤鸡经营户由原来的20余户减到11户。
从2011年开始,毛嘴卤鸡厂对毛嘴卤鸡的技艺传承进行了普查、资料收集等工作;2013年成立的毛嘴卤鸡协会,为毛嘴卤鸡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市群艺馆、毛嘴卤鸡协会等单位、组织和个人的努力下,毛嘴卤鸡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毛嘴卤鸡代表着一种文化记忆,作为湖北传统美食,对其卤制技法和营养成分进行研究和保留,可以丰富湖北传统美食的传统制作工艺。”朱婵说,开了30多年的卤鸡店,毛嘴卤鸡于他们,已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一种记忆。
除了家族内的传承,八须卤鸡广泛收徒,教学徒们毛嘴卤鸡的制作技艺,力争让这门传承了百余年的传统技艺在新时期也能大放异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