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有一台充满象征意味的演出,来自美国的滑雪运动员艾米·普尔迪与一只机械手臂共舞。演出中,双下肢截肢的艾米身着3D技术打印的衣服和碳纤维制作的义肢,在全场观众的注目下,舞出了巴西桑巴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而矗立在一旁的巨大机械手臂则随同艾米的动作同场“斗舞”。于是,一个身着义肢的美丽残疾女性和一台机械手臂,从“斗舞”慢慢融汇成“共舞”,人和机械,最终融为一体。
里约残奥会中,英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穿上了新型助跑假肢。其弹力已经接近人类自然的肌腱,在运动中,更比健全运动员减少四分之一的能量消耗,最高速度提高快11%。本届残奥会上出现的新型碳纤维轮椅只有2公斤,仅仅相当于两瓶大可乐的重量,而坚韧程度足以承载高强度的运动。我们还看到了“读心术”的耳麦,可通过大脑电波信号器械的方向,通过传感器震动矫正运动员动作的假肢。可以说,从1948年的首届残奥会至今,科技在残奥会上的发展从未止步,残奥会的赛场是人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而最重要的是,残奥会上出现的最新科技,也往往预示着残疾人未来的生活。
反观国内,我们现在对于科技型辅具的研发还有一定欠缺,大多数辅具厂商还处于“进口”和“简单模仿”的盈利模式,正如在残奥会期间,德国奥托博克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假肢、轮椅服务,令修复技师最发愁的是发展中国家运动员的假肢和轮椅因为普遍质量和水准较低,装备破旧,不仅自己穿戴起来十分痛苦,非标准化零件也让修复工作十分艰难。
随着残疾人辅具科技技术的发展,残疾人与健全人在身体功能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残疾人体育运动将会借助科技型辅具达到更高水准的竞赛,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会重新思考,人类在科技强大力量的帮助下,对于“残疾”的新定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