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个仙桃”落地见效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仙桃担当——干部群众热议“聚力建支点、勇当排头兵”

2月7日,我市“新春第一会”——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举行,吹响“聚力建支点、勇当排头兵”的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对位找方向,对应抓落实。全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以“严、实、拼”的竞进状态,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实力、活力、开放、文化、美丽“五个仙桃”落地见效,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仙桃担当、贡献仙桃力量。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加快建设实力仙桃

实力是一个城市社会财富及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地方人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与会人员认为,作为全省首个“千亿县”,仙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有决心,为湖北建成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实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滚动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家以上等目标。”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顺清表示,新的一年,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以项目优支撑发展优,推动仙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目标已定、思路已清,关键在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付永飞认为,农业领域必须坚持技术创新、融合出新,将聚焦“一粒米、一条鱼、一朵花、一颗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十大种业“芯片”,示范推广黄鳝无抗绿色养殖技术,加快形成“种苗供全国、鳝品销全球、价格定全业”的发展格局。

“这是一份生动的任务书、责任状!”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羚表示,将聚焦“3+2”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深化“一转一、一加一、一引一”招商理念,招大引强、培优壮强,挖掘存量项目、引进增量项目,推进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生态招商,促使一大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生根。

仙桃容百作为仙桃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2024年产值21.9亿元,相较于2023年增长超12亿元,同比增长122%,为仙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基。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洪卫表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在提效能争订单、推认证抓客户、新业务新规划、促创新增后劲等方面下功夫,争取2025年产值超30亿元。

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加快建设活力仙桃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发展。让一切改革动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仙桃这座城市方能活力四射、魅力十足。

“以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邵远军表示,将坚持把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融入“百强进位、千亿扩容”发展大局,以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同类地区的标准要求,壮大引领创新发展“主力军”,探索关键技术攻关“新路径”,打造创新策源力量“大平台”。

坚定不移谋项目、招项目、推项目,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迸发出源源不断新活力。仙桃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艳表示,2025年将聚焦“招商提质”,深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订单招商”模式,紧盯小米万亿级生态圈,努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和中试平台,加快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研究中心、超快光学实验室等建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孵化、各类人才荟萃的融合发展示范区。

大会提出,要纵深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丰富“资源变资产”的方式,拓展“资产变资本”的渠道,千方百计把存量资源转变成滚滚财源。

“咬定‘干’的目标,强化‘干’的担当,以财政之为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敏表示,将扎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持续清理摸排各类国有资金、资产、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国有“三资”盘活利用模式;紧盯重点企业,及时帮助解决突出问题;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等政策撬动作用;力争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培植我市支柱财源。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至杰认为,必须用好政策、畅通供需,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将围绕“消费提振年”行动主线,继续打造“人间四季·仙桃有约”促消费活动品牌;抢抓“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建设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知名平台入驻,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出海”。登高望远、抬高标杆加快建设开放仙桃

“开放开明、尚德尚进”是仙桃的城市精神,仙桃依靠开放创造了辉煌的昨天,也必然依靠开放引领精彩的明天。

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在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具有区位优、条件好、潜力足的优势。

“坚持跳出仙桃看仙桃、立足湖北看仙桃,以大视野打开大格局,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洋表示,将按照全局当配角、局部当主角的思路,主动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汉襄宜“金三角”等区域发展战略,整体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整体竞争力。特别是重点对接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力求“五同”发展新突破,加快武仙同城化。

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晶认为,仙桃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公铁水空”枢纽功能完善,是省内唯一同时配置海关、港口、通用机场、城际铁路、货运铁路、保税物流中心的县级市,开放优势得天独厚。他表示,将持续建强开放平台,重点推进汉江仙桃段2000吨航道疏浚和仙桃港二期、沪渝高速武汉至仙桃段改扩建工程,加快仙洪监铁路开工建设,推动“公铁水空”内联外接,加快“沙师弟·仙到家”“仙邮惠”等物流平台建设,打造对接武汉、辐射江汉、联通全国的江汉平原现代物流基地。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擦亮“i仙桃·仙办好”营商品牌,营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

“广大台商就是仙桃最好的营商环境代言人。”仙桃台协会长余清渊介绍,仙桃台资企业从1家到70家,见证了仙桃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仙桃的发展环境。

“去年公司出口销售额较上年增长49.2%,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40.8%,实现了全面正增长。”湖北飞织链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元静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建立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区域企业降本增效,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2025年,该公司将借助湖北省开放平台和交通枢纽,把品牌推向国际舞台,提升仙桃在无纺布的话语权,为湖北省打造开放高地助力。以文化人、以文赋能加快建设文化仙桃

仙桃作为荆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建设上有条件、有基础。

如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不断夯实文化阵地,做强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厚度?与会人员展开深入探讨。

“我们将以水乡田园城市建设为统领,按照‘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多点发力’文旅发展格局,构建文化遗产保护、艺术精品创作展演、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旅深度融合体系建设。”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厚军说。

春跑马拉松、夏竞龙舟赛、秋品黄鳝季、冬赏花灯展,近年来,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仙桃打出了一套“出圈”标签。“我们将持续举办特色文旅活动,争取全年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场以上,服务群众350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旅游发展指数位列同等城市前列。”魏厚军说。

“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放大‘亚洲体操之乡’优势,发挥体育全民性特点,学习借鉴‘村超’赛事模式和 ip打造方式,举行仙桃‘村超’‘村 BA’,形成‘北有榕江、南有仙桃’格局,这是我们体育人接续奋斗的目标。”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郭勇说。

他表示,将坚持文体活动与消费场景一体化打造,发展“赛事+旅游”等特色消费,争取在办好春跑马拉松、夏竞龙舟赛品牌活动的同时,让更多参赛者融入到游仙地、体仙情、品仙食的队伍中。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沔城回族镇党委书记陈锦表示,将依托沔城丰厚的文化底蕴、生态优势、资源禀赋,探索多业态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持续丰富文旅游、红色游、赛事游、乡村游等新业态,加快打造文旅小镇和全域旅游目的地。以水为脉、以绿为底加快建设美丽仙桃

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仙桃。

市生态环境局从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防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审批工作效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建设“无废城市”7个维度,绘好“作战图”。该局党组书记、局长金俊华表示,将进一步做好加强水质预警排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推进排污许可证跨市通办,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仙桃之美,神韵在水。当前,全市水质持续改善、水网持续连通、水景持续变美,袁市村再现“沔阳小汉口”风光,老里仁口呈现“浪漫花溪里”好景,江滩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现代化水乡田园城市的形态逐步显现。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功胜表示,将常态化抓好河湖管护、多形式推进节水工作、严格水行政管理,深挖水利“美丽价值”,打造“水美仙桃”品牌。

城镇更新从来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细绣花”。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学文表示,将以“渐进式、微改造”为理念,升级滨江街区、滨河社区、滨湖新区,推动“绿道+公园+商圈+街区”一体化建设,让生态型健康滨水城的格局逐步形成。今年将新建改造西环路北段、阳光大道东延、钱沟路南延等一批主次支路和城乡绿道50公里,建设完整社区8个,改造老旧小区154个,全面完成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让城市骨架更加清晰、城镇建设更加精致、城乡发展更加均衡。(记者 李辉 张曼 胡圣 鹿丹丹 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