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丨湖北“新春第一会”释放鲜明信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要在首会。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在武汉举行,发出加快建成支点最响亮的动员令,对“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进行更深入部署。

一、什么是支点01什么是支点

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

02显著特征

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改革开放示范、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

03主攻方向

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

04三个打造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05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

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枢纽地位重塑期、干事创业黄金期。

06强化支点建设的战略保障

第一,强化支点意识,凝聚团结奋进的向心力。

第二,强化争先意识,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

第三,强化效率意识,保持雷厉风行的快节奏。

第四,强化为民意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第五,强化能力意识,练就善作善成的硬本领。

二、支点建设“两步走”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

2030年到2030年,力争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跨越进位、中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35年到2035年,综合实力、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前列,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功能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美丽湖北高标准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三、怎样建支点重点实施七大战略 整体提升七个能力

(一)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

坚定不移推进总量能级跨越,实施投资扩量提质、消费扩容提能行动,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增强战略发展实力和战略服务功能。

(二)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

打造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新高地。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滚动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71020”高校创新体系为牵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快打造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

(三)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聚势突破、布局抢滩。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加快促进产业聚链成群。着力培育壮大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打造企业雁阵梯队。

(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大力开拓离岸、在岸业务,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突出抓好标志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

(五)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梯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

(六)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围绕“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擦亮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等国际文旅名片,持续提高湖北文旅影响力和展示度。

(七)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

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打造“运河上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创链上的中三角”“产业链上的都市圈”。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