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石家河:长江文明的遗珠

在恢弘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中,石家河文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长江中游的广袤土地上。自1954年首次发掘以来,天门石家河遗址已经走过了70年的考古历程,揭开了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这里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今年,正值石家河遗址发掘70周年之际,石家河文化精品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带领更多人一同走进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聆听凤鸣之声,感受石家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物证千年事,文明永流传。石家河遗址在2020年列入国家重大课题“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家河古城被称为长江中游“第一古城”,是破译“早期中国”的文化密码。石家河文化是玉器文化的巅峰代表和转折点,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

玉器藏古韵,陶器印千秋。石家河文化玉器主要包括人头像、虎头像、蝉、鹰、龙、凤、环、坠、珠和管等。1955年出土于石家河遗址罗家柏岭的玉团凤,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凤身透雕于圆形玉片上,形象极飘逸,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器不仅类型丰富、形态优美、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改写了中国玉文化历史。石家河三房湾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最大手工制陶场所,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二百余万件红陶杯残次品堆积,表明在当时已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器形态各异,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从陶塑形象的艺术刻画能体现出那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一砖一瓦皆见证,一器一物传古今。第五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将在天门举办,本次盛会不仅能助力天门经济发展,还将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天门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文物展”将作为本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的配套活动为省内外游客充分展示璀璨的石家河文化,再现长江流域发达的史前文明。据悉,本次展览阔别家乡近7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玉团凤也将首次回归故里,惊艳亮相。展览将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团凤、玉人头像、玉冠饰等代表文物,分别与河南殷墟妇好墓玉凤、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铜人头像等或陈列或比对,让游客更好感受先民跨越时空、地域的文明交流,沉浸式体验这座谜城的神秘文化。以荆楚文化旅游节为锚点,天门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展示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促进与各地文化的交流。湖北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富饶的自然资源,文化节为各地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整合全省的文化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之链连星火,传承之火永不熄。石家河遗址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文明,也是展示长江文明的重要窗口。目前天门市将石家河遗址的保护工作又做规划,石家河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已提上日程,其重要组成部分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已于七月开工动土。该馆还将通过多种新兴技术让文物“活”过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史前文明的魅力,让石家河文化以古今相融的形式传承更加深远。

(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