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抢机遇 创新发展看仙桃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把工业化的速度、信息化的程度、城镇化的质量和农业现代化的效率统筹协调起来,从而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十三五”时期仙桃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仙桃的关键途径。

在不断努力实践的基础上,仙桃市近年来持续探索研究仙桃市“四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四化”协调发展的路径,对于仙桃打造成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成为武汉城市圈西翼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

一、仙桃“四化”协调发展的现状

进入十八大以来,仙桃市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加快“四化同步”的同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巩固,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推进工业化创新,促进转型升级。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58.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市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全国第3个县域国家级高新区。2015 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10.9%,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9.1%。优势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其中食品产业升级壮大,旺旺、真巧、加多宝等重点食品企业相继扩规或建成投产,品牌食品企业总数发展到33家,产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张。非织造布产业上档转型,新发公司新建1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全球最大制品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产业园正式揭牌,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相继竣工投产。

    (二)推进产业信息化,促进“线上繁荣”。2015年,全市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层次逐步提升。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进企业”活动等30个涉及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新材料等行业的“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信息化改造计划项目资金总计2亿元。在规模以上企业中,60%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50%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信息部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装备自动化率达到50%,计算机辅助设计率达到10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50%,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60%

2015年仙桃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突破10亿元;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突破15万户,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16万户,同比增长10.6%;网络购物同比增长35%,比超市和百货店当月增速分别高出3332个百分点,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三)推进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全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以全域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全力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城市功能大提升、城市形象大变化。南城、东城新区建设加快步伐,新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老城区改造加大力度,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市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4.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应对多发的自然灾害和波动的市场环境,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好于预期,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粪污资源利用现场会、全省“四化同步”现场会相继在我市成功召开。优质粮油、生态畜禽、名特水产、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总产量比2010年底增加10.49万吨;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养殖,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1776 家;蔬菜种植面积从2010年扩大到201542万亩,总产量增加到39.82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45家,实现加工产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15 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16 家,种养殖大户发展到1886家。强力推进“四化同步”示范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四化同步”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对接“五化融合”深度发展

目前国家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大力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建设,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加快推进汉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两江对接、两带共赢”,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仙桃坐拥“两江”经济带,紧邻特大城市武汉,同时拥有一系列国家级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平台,多重机遇叠加,多种能量汇聚,迎来了转型跨越的最佳“窗口期”。

(一)      融合高新产业,引领城市健康发展

近年来仙桃着力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实施“千亿产业”发展计划,推动主导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加快食品园区建设,着力引进更多品牌食品企业,推动食品产业规模提升。支持建设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加工研发基地,推动非织造布产业高端发展。围绕现代装备制造,引进优质企业,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武汉车都”对接发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突出发展生物药品、生物食品、生物农业、医用材料与器械等领域,建设生物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过26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二)融合生态节能,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要在总结和借鉴沿海先进地区工业化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顺应科技发展潮流,选择确定适合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按照中央、省提出的战略要求和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强化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我市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和要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

(三)融合生态理念,建设生态农业发展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兴建农产品原料基地。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巨人工程”,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力发展农旅互动、农光互补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支持开发生态农业园体验农业,加快排湖10万亩观光休闲农业板块建设。

建立生态管控机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整治违法用地,清理闲置土地,积极探索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健全环境风险防控和违法快速反应处置机制。

(四)融合信息化,加快现代服务创新

服务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能够大大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相关意见和要求,制定仙桃“智慧城市”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促进政务、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全面发展。对接全省“三个一”工程,促进智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仙桃农产品卖家和全国消费者搭建“健康农产品”通道,仙桃绿色农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便捷的销售渠道。

三、目前制约“四化同步”的主要因素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1.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仍偏低。农业科技进步滞后;工业经济从整体上尚未摆脱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服务业占比仍然较低。

2.发展要素区域竞争更激烈。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各区域都在积极调整布局,积聚各类发展要素。科技实力不强、人才资源匮乏、资源供给不足、配套服务不优,面临着构筑更大竞争优势的挑战。

3.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增强。国家加强了对水资源利用的控制,提高了对废气、废水、垃圾排放的要求;我市非农用地等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外购煤、电、气等能源对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制约逐年增强。

四、加速仙桃发展的思路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商贸产业布局,构建特点鲜明、层次多元、方便快捷的城市商圈。大力推动“全民触网、全企触网”,引导重点企业建设线上交易平台,拓展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加快电商孵化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本地电商企业,着力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突破性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业。加快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建成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2.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深化与口岸友好城市的战略合作,加强与长江、汉江沿岸中心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城市的交流与协作。全面对接武汉、融入武汉,进一步深化与武汉在产业发展、区域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3.切实践行“绿色GDP”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生态环境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优化发展、服务发展,利用对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使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把仙桃建成绿色园林之城、宜居宜业之地,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力争迈入全国生态市行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