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排湖,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一条直路分三支,伸向远方。这里是剅河镇芭芒村。市社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丁振芳3年多来最牵挂的地方。
把方便留给贫困户,把困难留给自己,一桩一件,他用人们眼中的点滴小事,架设起党群之间的桥梁;用双脚走出一条脱贫路。
最牵挂的地方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村里的情况我最熟。我必须回村里,和村民在一起!”疫情突袭,得知村里防控力量薄弱,丁振芳对妻子说。
芭芒村是全市9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现有贫困户49户共192人。不论大事小事,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久而久之,“有事就找丁科长!”成为村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大年初四,作为两个孩子父亲的他拖着铺盖行李,毅然奔赴防疫一线,一头扎进了他的“牵挂地”。摸底数、严排查、广宣传、守卡口、测体温、抓保障,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蓝口罩、体温枪、大喇叭,是他的出行标配。风里来,雨里去,从村头到村尾,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每天13个小时的巡逻和坚守,他带领的工作组成为芭芒村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直至防控工作结束,该村未出现一例确诊患者。
“我知道拦不住他的,那是他最牵挂的地方。”妻子说。回家那天,小女儿已认不出瘦到脱相的丁振芳。
最放不下的人
今年已是丁振芳在芭芒村驻村的第四个年头,作为驻村工作队一员的他,心里最惦记的是他的“家人们”。
“罗某患尿毒症,左某患精神病,周某儿媳患乳腺癌,郑某患糖尿病并发症……没有药物可不行,这可怎么办?”疫情期间,由于限制出行,买药成了贫困户的一道难题。
“药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就是命,耽误不得,我得想办法帮他们解决。”村干部反馈的话音刚落,丁振芳便拿起纸笔,骑着摩托车赶到贫困户家中,统计购药需求。一天下来,他摸排出了近200户急需购药的村民。
除了药品短缺问题,最让丁振芳放心不下的,是村里的几户五保贫困户,他们常年独居,在家没人照顾。
“老左,您最近身体还好吗?家里吃的喝的用的缺不缺?疫情期间更应吃好喝好,把身体搞好才不容易生病。”将辛苦筹来的一袋米、一壶油、菜薹、黄心菜等搬到五保户左泽民家客厅后,他又匆匆忙忙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往下一户。
“这几年,丁科长对我们比亲人还亲,隔三差五就来看我们,又是帮忙农活又是送物资,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才好。”提起丁振芳,左泽民双眼泛红。
最劳心的事
疫情之下,农产品滞销,如何让农产品尽快销售,抓增收成了重中之重。
“这可怎么办,西兰花销不出去,没了收入,这日子该怎么过。”看到丁振芳提着米、油等物资上门慰问,正在犯愁的蒋培扬说出了这一“心事”。
蒋培扬是芭芒村六组村民,现年59岁,是村里的低保户。去年,蒋培扬在乡亲们的带动下学习种植西兰花。疫情突袭,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卖掉的西兰花,全部“滞留”在地里。
“没事,我们一起想办法,统一解决西兰花销售问题。”丁振芳一边分析,一边与村干部合计。不一会功夫,了解到全村共有4户村民西兰花滞销后,他迅速与超市和农贸市场取得联系。
为了尽快帮助农户销售西兰花,他奔走在各大超市和集贸市场。原本不擅长经营的他,临时当起了小商贩,与收购商讨价还价。经过几天的努力,最终以每斤2元的价格帮助村民销出西兰花7000多斤。
就这样,蒋培扬等人的西兰花一售而空,收入保住了,来年的种子钱也有了,农户们满心欢喜。
“群众有需要我们的地方,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更何况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面对群众的赞赏,丁振芳总是这样说。(记者 张曼 通讯员 高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