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脱贫路上“掰手腕”

6月23日,西流河镇洪渊泽合作社,60岁的李双喜手脚麻利地在大棚里修理设备。村党支部书记陈述鹏和合作社老板为他送上“端午”礼包,并询问家里脱贫情况。

“荷包都鼓了好几圈,脱贫还是个事?”李双喜接过礼包,挥挥手,哈哈大笑。

李双喜是沈家村人。过去,夫妻两人患病,不能干重活,全靠10几亩田维持生计,生活困难。陈述鹏上门了解情况后,经过考核,2016年把他们纳入了贫困对象。

如何脱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陈述鹏反复思考,寻找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

听闻邻村合作社招人,陈述鹏拉着李双喜来报名,业务熟练的李双喜应聘上了管理员。他每天按时“打卡”,把“一亩三分田”打理得井井有条,合作社还流转了李双喜家闲置的12亩田,每年给予1万元租金,李双喜家日子越过越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双喜领到工资,做好饭菜,拨通陈述鹏电话,邀请他去家里坐上席。

陈述鹏心里明白,这是李双喜的一份心意,可是这家人还未脱贫,这顿“饭”怎么吃得香?陈述鹏委婉谢绝了。

李双喜妻子常年吃药,开支大,目前病情好转,在无纺布厂帮忙,收入有限。

如何让这个家庭更好更快脱贫?解决大儿子李文飞就业问题,让这个家庭有更大的“造血”功能,是最迫切的事。

陈述鹏四处打听,结合李文飞的专业,寻找对口岗位。不久,洪渊泽合作社传来好消息,需要招聘一名厨师,负责员工的生活。陈述鹏把消息告诉李文飞。李文飞决定试一试。

试用期,李文飞做的菜品相好,口感不错,大家都很喜欢,合作社和李文飞签下合同,一年2万多元的工资。李文飞开心的同时,暗下决心,要和父亲李双喜较量一番,看谁工作更出色。

好事不断,小儿子在武汉站稳脚,每年有3万多元收入。看着孩子们有了各自的工作,李双喜长长舒了口气,“苦尽甘来,生活有奔头喽!”

李双喜没有得意,在工作上和儿子们你追我赶,生活上相互照顾。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生活有了变化,2019年顺利摘掉贫困帽子。

生活好了,家庭和睦了,李双喜的心暖暖的。端午节,他倚在自家门前,斜阳透过树梢,洒在李双喜开心的脸上。(记者  胡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